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填料
搀在混凝土、橡胶、塑料等中间起填充作用的材料,通常是粒状、粉末状或纤维状,如黄土、锯末、滑石、石棉、碳黑等。
《国语辞典》:嵌版构造(嵌版构造)  拼音:qiān bǎn gòu zào
一种预铸房屋的构造。其构造物由钢筋混凝土预铸版拼组构成。
《国语辞典》:浮沉船坞(浮沉船坞)  拼音:fú chén chuán wù
为木材或钢及钢筋混凝土造成的建筑物。灌水于内部,可使下沉,此时将船安放其上,然后汲出内部的水,使它上浮,船即随之而举。
《国语辞典》:刚性路面(刚性路面)  拼音:gāng xìng lù miàn
一种采接缝式低坍度混凝土构筑的路面。路面厚度二十五公分,其中不加钢筋,但每隔四点八公尺设置横向收缩缝及缀缝筋,以控制不规则裂缝产生的传递荷重,路面下层再设十五公分厚的低强度混凝土底层。
《国语辞典》: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  拼音:yù bàn hùn níng tǔ
在混凝土搅拌工厂依各材料所需比例,预先拌合的糊状水泥混凝土。常以特制滚桶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直接浇置。
《国语辞典》:预力混凝土(预力混凝土)  拼音:yù lì hùn níng tǔ
在混凝土构体中埋设高强力钢键(由多根钢丝缠绕成的束状物),于混凝土凝固前或凝固后,预先施力于该钢键所成的构材。在加压或载重时,可承受更大的压力或更大的载重量。国内的高速公路、中兴桥、光复桥等皆使用此种构材。
《国语辞典》:西滨大桥(西滨大桥)  拼音:xī bīn dà qiáo
台湾地区最长的一座预力混凝土公路桥梁。位于彰化、云林两县交界的浊水溪上,距出海口三公里,横跨彰化县大城乡西港村及云林县麦寮乡桥头村。是西部滨海公路在台湾西部走廊地带交通运输的锁钥,对带动西部沿海地区的繁荣、发展很有助益。于民国七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开工,八十年七月三十一日完工,九月十四日正式通车。
《国语辞典》:海砂屋  拼音:hǎi shā wū
以未经处理的海砂作为混凝土用砂所建造的房屋。海砂含有盐分、氯离子,会因膨胀而使混凝土龟裂、钢筋腐蚀、混凝土的强度变得脆弱。如:「海砂屋的特色之一就是天花板严重剥落,钢筋外露。」
《国语辞典》:骨材  拼音:gǔ cái
与水泥混合而成为混凝土的粗细填充材料。一般为砂及碎石。
《国语辞典》:连续壁(连续壁)  拼音:lián xù bì
土木工程所灌铸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其施工过程是在开挖墙孔时,先灌注皂土和泥土以稳定孔壁,防止地基四周的泥土塌陷,待置入钢筋笼后,再由下往上灌入混凝土,排出皂土及泥水,等混凝土凝固后即完成一道连续壁。
《国语辞典》:消波块(消波块)  拼音:xiāo bō kuài
以混凝土为材质,做出各种突出形状的石块。置于海岸边,可防止海中巨浪冲毁海岸。常用于海事工程。
《漢語大詞典》:杆塔
架设电线用的支柱的总称。多为木头、钢筋混凝土或钢铁制成,有单杆、双杆、A型杆和铁塔等不同形状。
《國語辭典》:钢骨水泥(鋼骨水泥)  拼音:gāng gǔ shuǐ ní
在混凝土中埋置钢骨的建筑材料。参见「钢筋混凝土」条。
《國語辭典》:钢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  拼音:gāng jīn hùn níng tǔ
以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此种复合构材,可增加拉力和机械强度,普通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等结构体的建造。也称为「钢骨水泥」。
《漢語大詞典》:钢筋混凝土结构
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分两种:(1)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现场架设模板,配置钢筋,浇捣混凝土而筑成。(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