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淤土
淤泥沉淀而成的土壤。《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沂乡的全面规划》:“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成灾,土质绝大部分是淤土。”
《漢語大詞典》:撩湖
谓挖去湖中淤泥。 宋 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 唐 长庆 中, 白居易 为刺史,方是时,湖溉田千餘顷。及 钱氏 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增置开湖军兵,差委官吏管领,任责盖造寨屋舟隻,专一撩湖,无致湮塞。”
分類:湖中淤泥
《漢語大詞典》:潦淖
淤泥,泥浆。 唐 欧阳詹 《南阳孝子传》:“平田积水,潦淖到脛。”
分類:淤泥泥浆
《漢語大詞典》:淤滩(淤灘)
淤泥形成的滩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凡潢污洄互,壅积泥滓,水退皆成淤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总论》:“临山濒水,涨荡淤滩,不无开垦耕种,隐漏税粮。”
分類:淤泥滩地
《國語辭典》:放淤  拼音:fàng yū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漢語大詞典》:潴淤(瀦淤)
停聚淤泥。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薛公神道碑文》:“ 荻塘河 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
分類:淤泥
《漢語大詞典》:涸浊(涸濁)
水干涸后的淤泥。 陈蜕 《自掾曹不辟而无贤吏》诗之二:“情海千年成涸浊,化城弹指幻腥羶。”
分類:干涸淤泥
《國語辭典》:含水量  拼音:hán shuǐ liàng
砂、石、土、木材中所含有的水量与固体物质量的比例。
《漢語大詞典》:泥滩(泥灘)
水中或水边由淤泥积成的平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芦课》:“有泥滩,有水影,有草荡,密芦在上地;稀芦在中地,泥滩则未成洲。”
《漢語大詞典》:飘垡(飄垡)
方言。指飘浮在大片淤泥上的草皮。远望如小块土地。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我没来 北大荒 前,就看到介绍 北大荒 的‘飘垡’的故事,它被渲染得那么神秘,老百姓出门还要带竹竿哩,不然一掉进‘飘垡’就出不来了。”
《漢語大詞典》:刷淤
清除淤泥。镜花缘第三六回:“此河东首刷淤之处,贵人曾言彼处当年办理不善,以致淤沙停积,水无去路。”
分類:清除淤泥
五欲淤泥
【三藏法数】
谓诸凡夫贪著色声香味触五欲之境,沉溺污秽,如在淤泥,自非身心清净,则不能受法,是故不为转法轮也。
乾烦恼淤泥
【三藏法数】
若心著烦恼,性则昏昧而不明,犹身染淤泥,体则污秽而不洁,故名烦恼淤泥。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断除烦恼之垢,复本明净之性;譬如大火,能乾一切湿物及淤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