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诘屈(詰屈)  拼音:jié qū
曲折的样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岩突洞出,逶迤诘屈,周行数里,仰不见日。」也作「诘诎」。
《國語辭典》:聱牙  拼音:áo yá
1.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2.乖忤违背。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3.老树枝干杈枒蟠屈的样子。宋。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國語辭典》:苦涩(苦澀)  拼音:kǔ sè
1.又苦又涩的味道。
2.形容内心很痛苦。如:「他脸上尽是苦涩的表情。」
《國語辭典》:艰涩(艱澀)  拼音:jiān sè
1.艰深。《宋史。卷三八○。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2.阻滞难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时道路艰涩,兵寇纵横。」《西游记》第二○回:「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
3.味涩难入口。元。郝经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
4.文思迟钝。《宋史。卷二九六。韩丕传》:「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
《國語辭典》:枯涩(枯澀)  拼音:kū sè
枯燥生涩。《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勿出枯涩,以阻遏少年文机。」
《漢語大詞典》:佶屈
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 明 郑瑗 井观琐言卷一:“ 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孔子 《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漢語大詞典》:轧茁(軋茁)
曲曲折折地出生。喻诘屈聱牙,晦涩难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以 昌黎 毛颖之笔,而驰骤古人,奚患其不史也。而《顺宗録》有取舍之讥,《曹王碑》多轧茁之调。” 清 赵翼 《戏题魁星像》诗:“似此险怪尚操鉴,寧免轧茁灾词章。”
《漢語大詞典》:涩体(澀體)
亦作“澁体”。 指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徐彦伯:“ 彦伯 为文,多变易求新,以‘凤阁’为‘鷃阁’、‘龙门’为‘虬户’……进士效之,谓之 徐 澁体。” 王棻 《答王子裳书》:“ 昌黎 之学深於文而未深於诗,故诗极变化而文成涩体。”
《漢語大詞典》:龉龊(齬齪)
犹龌龊。局促,狭小。谓艰涩难读。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孟浩然》:“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钩奇抉异,令齬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漢語大詞典》:謇涩(謇澀,謇澁)
亦作“ 謇澁 ”。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唐虢州阌乡阿足师传:“后产男,既愚且惷,手足拳挛,语言謇澁,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纪:“ 升菴 下笔则亹亹不竭,然不善谈,对人言甚謇澁。”
《漢語大詞典》:秘结(祕結)
大便干涩难通。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承气汤方” 黄竹斋 集注引《古今医统》:“大承气汤治癲狂热壅、大便祕结。”
《漢語大詞典》:秘固(祕固)
(1).犹密封,封固。旧唐书·礼仪志三:“又议玉璽曰:‘谨详前方石缄封,玉检金泥,必资印璽,以为祕固。’”
(2).秘结。大便干涩难通。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蔡元长 苦大肠祕固,医不能通。”
《漢語大詞典》:棘钩(棘鈎)
犹言钩章棘句。形容文章艰涩难懂。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文事:“逮乎 嘉靖 ,局面忽更:纤縟者丽而不雅,棘钩者恠而不典,澶漫者滥而不裁。”
《漢語大詞典》:聱牙诘屈(聱牙詰屈)
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清 钱谦益 《题归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詘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 清 郑相如 《汉林四传·开明君传》:“ 文帝 立,有荐 伏生 工尚书者,上詔中大夫 晁错 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