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7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鹤信
放风
凶信
信号
近耗
通线
闻讯
坐探
定问
校刊
递春
军捷
的耗
死信
喜讯
《漢語大詞典》:鹤信(鶴信)
修道者的消息。 唐 罗隐 《寄程尊师》诗:“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嶇。” 唐 李洞 《赠王凤二山人》诗:“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 清 全祖望 《同馆出为外吏者率以书诉困悴戏答三绝》之三:“清虚只合謫 蓬莱 ,岂有 扬州 鹤信来。”
《漢語大詞典》:放风(放風)
犹顺风。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放,依也。依无为之风而动也。”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放风’,顺化也。顺化而行,故曰‘放风而动’。”
分類:顺风
《國語辭典》:凶信  拼音:xiōng xìn
死亡的消息。《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著人去到王老员外家报了凶信。」《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我正在盼他回家相会,岂知不几月,便晓得了他的凶信。」
《國語辭典》:信号(信號)  拼音:xìn hào
代替语言来传达讯息、命令、报告的符号。如旗号、灯号等。如:「交通信号的红灯是示意停止行进。」
《漢語大詞典》:近耗
近来的消息;近况。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汉阳 僚吏至 安州 者, 持正 问 处厚 近耗。” 明 瞿式耜 《己丑六月初二日再付昌文书》:“汝到 平乐 、 昭平 ,必闻省中近耗,将无又起惊疑,而不知此虚惊,不必疑。”
《漢語大詞典》:通线(通綫)
暗通线索,透露消息。《万花楼》第四八回:“方纔説至 寇宫女 通綫来救,我尚未説明。”
《國語辭典》:闻讯(聞訊)  拼音:wén xùn
听到消息。如:「车祸发生后,警方闻讯立刻赶到现场处理。」
分類:消息
《漢語大詞典》:坐探
专在某处探听消息、收集情报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恰好那时候 伯芬 放了江海关道, 肖臣 由 南京 来贺任, 伯芬 便重重的托他,在 南京 做个坐探,所有 南京 官场一举一动,随时报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前因风謡甚重,经 馥 电派已革总兵 李定明 巡缉 长江 一带,上至 汉口 ,下至 上海 ,无处不有坐探,无日不有行探。” 巴金 《怀念萧珊》四:“﹝她﹞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
《漢語大詞典》:定问(定問)
(1).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 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 ,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
(2).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 宋 秦醇 《谭意哥传》:“ 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月,亲已约 孙貰 殿丞女为姻。定问已行,媒妁素定,促其吉期,不日佳赴。”
《國語辭典》:校刊  拼音:xiào kān
学校发行的刊物。通常由师生共同制作,并由学校出版,内容以报导学校活动与师生作品为主。
《国语辞典》:递春(递春)  拼音:dì chūn
传递消息。《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吾两人再递一个春与他,等他晓得大官人是在京调官的,衣冠一脉,一发注意了,必有极精的饮馔相款。」
《漢語大詞典》:军捷(軍捷)
军事上的胜利消息。新五代史·吴世家·杨隆演:“ 严可求 惧事不克,使人伪从 湖南 境上来告军捷,召诸将入贺,擒 志诚 斩之。”
《國語辭典》:的耗  拼音:dí hào
确实可靠的消息。《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传闻闻九弟已遭絷缚,五国已灭,未见的耗;若神有灵,容我一占以见。」
分類:确实消息
《國語辭典》:死信  拼音:sǐ xìn
1.无法投递,又不能退还原寄者的邮件。
2.死讯。如:「有关她的死信,我仍然半信半疑。」
《國語辭典》:喜讯(喜訊)  拼音:xǐ xùn
好消息。如:「听到她即将结婚的喜讯,大夥儿都为她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