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凶讯(凶訊)  拼音:xiōng xùn
死讯。如:「电话那头传来凶讯后,家人不禁放声大哭。」
《國語辭典》:顺风耳(順風耳)  拼音:shùn fēng ěr
1.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相传为妈祖所收伏的妖怪,后为妈祖座前的两大神将之一,具有耳通的神力。《红楼梦》第二九回:「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2.比喻耳朵灵敏,消息灵通的人。如:「这件事还在密商中,怎么你像顺风耳似的,对内幕如此清楚。」
3.旧时的传声器,以铜管相连结,口大末小,可向空中传语。
《國語辭典》:通脚(通腳)  拼音:tōng jiǎo
1.做内线,传递消息。《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乃将白银二十两,贿赂王婆,央他通脚。」
2.脚对脚。《西游记》第四四回:「原来八戒与沙僧通脚睡著。」
《漢語大詞典》:透信
透露消息。《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早有衙门首透信儿的人,悄悄报与 苗青 。”
分類:透露消息
《国语辞典》:死讯(死讯)  拼音:sǐ xùn
人死的消息。如:「一场车祸,传来父母的死讯,他不禁痛哭失声。」《清史稿。卷四八八。忠义列传二。嵇永仁列传》:「天成,字上章,江南华亭人。变作时,与永仁约同死。偶外出,俄传同难诸子死讯,遂出践宿诺,为逆党缚献。」
《國語辭典》:造谣(造謠)  拼音:zào yáo
捏造不实的说辞。如:「到处造谣的人总是唯恐天下不乱。」也作「造谣言」、「造言」。
《國語辭典》:报丧(報喪)  拼音:bào sāng
将丧亡的消息通知亲戚朋友。《红楼梦》第一二回:「当下代儒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丧。」《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天未大亮,府衙门里报丧的已经来过了,众教习少不得又去送锭、送祭、探丧送入殓,以及上手本慰唁康太尊。」
《漢語大詞典》:报庙(報廟)
旧俗,人死后,亲属到土地庙报告死亡消息叫报庙。 萧红 《生死场》七:“后村的庙前,两个村中无家可归的老头,一个打着红灯笼,一个手提水壶,领着 平儿 去报庙。”
《國語辭典》:飞鸟使(飛鳥使)  拼音:fēi niǎo shǐ
骑马传递消息或传送公文的人。
《漢語大詞典》:疾耗
患病的坏消息。三国志·吴志·顾雍传“ 雍 为相十九年” 裴松之 注引《吴书》:“ 雍 族人 悌 ,字 子通 ,以孝悌廉正闻於乡党……若父有疾耗之问至,则临书垂涕,声语哽咽。”
分類:患病消息
《國語辭典》:音信杳无(音信杳無)  拼音:yīn xìn yǎo wú
没有任何音讯、消息。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二出:「光阴瞬息如驹过,盼前程音信杳无。」也作「杳无音信」。
分類:消息
《國語辭典》:杳无音信(杳無音信)  拼音:yǎo wú yīn xìn
没有任何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自你三口儿去后,一十五年,杳无音信。」《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禀帖进去之后,约有半个多月,杳无音信。」也作「杳无信息」、「音信杳然」、「音信杳无」。
分類:消息
《國語辭典》:闻风而动(聞風而動)  拼音:wén fēng ér dòng
听到消息就马上行动。
《漢語大詞典》:闻风而至(聞風而至)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清 归庄 《〈玉山诗集〉序》:“然世之读是集者,知 玉山 之多才,安知无文人名士如 杨 张 辈者,闻风而至,唱和流连?”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前 清 的世故老人 纪晓岚 的笔记里有一段故事,一个人想自杀,各种鬼便闻风而至,求作替代。” 老舍 《四世同堂》九:“早一点下手,把牌子创开, 日本 人必闻风而至,咱们的 小羊圈 就成了文化中心!”
《漢語大詞典》:探讯(探訊)
打听消息。 沈从文 《牛》:“ 大牛伯 只有成天到保长家去探讯一件事可做。”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曹区长 从二乡 牛圈塌 打发来探讯的两个人,在南山上吼叫 石得富 。”
分類:打听消息
《漢語大詞典》:送信儿
书面传递消息
口头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