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积(海积)  拼音:hǎi jī
海水的堆积作用。可分为海底堆积与海滨堆积。因为海流流速大,沉积粒子粗,堆积较快,所以破浪线至滨线间的堆积粒子最大,而由此向海、陆逐渐减小。
《漢語大詞典》:潜君(潛君)
指神话传说中深居海底的神仙。 唐 元结 《引极·怀潜君》诗:“下何有兮人不闻,深溢漭兮居潜君,彼潜君兮圣且神。”
《國語辭典》:海震  拼音:hǎi zhèn
因海底或海岸地区发生地震所引起的海底震动。
《國語辭典》:海扇  拼音:hǎi shàn
动物名。刺胞动物门珊瑚纲柳珊瑚目柳珊瑚属。由圆柱形固著生活的水螅体组成,水螅体组成扇状群体,故称为「海扇」。活体呈红、黄或橙色,伸出的触手组成一个捕食浮游生物的网。扇形的群体多向横截水流的方向生长,以增加捕食的机会。可见于各大洋的浅水中,以佛罗里达、百慕达和西印度群岛的大西洋沿岸最多。
《國語辭典》:海沟(海溝)  拼音:hǎi gōu
大洋边缘的沟状海底。常与大陆边缘平行,一般深度在八千公尺以上,长数千公里,宽数十公里,为海洋最深部分。如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国语辞典》:海盆  拼音:hǎi pén
海底盆地。一般深度约在海面下二千五百公尺到六千公尺之间,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国语辞典》:没海履地(没海履地)  拼音:mò hǎi lǚ dì
潜入海中,脚踏海底。语本《新唐书。卷二二○。东夷传。新罗传》:「有张保皋、郑年者,皆善斗战,工用枪。年复能没海,履其地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健,保皋不及也。」比喻极为勇武。
《国语辞典》:海底地震  拼音:hǎi dǐ dì zhèn
海底局部地壳断裂产生震动。常使海底地质构造以及外观产生很大的改变。
《国语辞典》:海底电缆(海底电缆)  拼音:hǎi dǐ diàn lǎn
铺设在海底,藉以传送越洋电报、电话、闭路电视等的电缆。
《国语辞典》:海底电线(海底电线)  拼音:hǎi dǐ diàn xiàn
铺设于海底的电线。英人布勒特始于英吉利海峡设置。
《国语辞典》:海底通讯(海底通讯)  拼音:hǎi dǐ tōng xùn
藉铺设于海底的通讯网路,用来传送电话、电信等资讯。
《国语辞典》:海洋地质(海洋地质)  拼音:hǎi yáng dì zhí
研究海底地形、海洋地壳和沉积物的特性,以及海陆相互作用的科学。
《国语辞典》:海上都市  拼音:hǎi shàng dū shì
用人工方式在海上建筑的都市。利用填海使陆地扩大而将桩固定在海底。
《国语辞典》:海洋隆起  拼音:hǎi yáng lóng qǐ
海底盆地中高于深海平原或深海丘陵的地区。其地形起伏小,地震少,与大陆隆起不同,如大西洋的百慕达隆起。
《国语辞典》: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  拼音:hǎi yáng chén jī wù
沉没堆积在海底的物质。也称为「海底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