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关平(关平)  拼音:guān píng
1.海关收税时所用的秤子。每两约库平一点○一三两。
2.人名。三国时蜀汉关羽之子,生卒年不详,与关羽同时被杀。
《漢語大詞典》:关金(關金)
(1).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海关税收的计算单位。
(2).“关金券”的简称。
《國語辭典》:结关(結關)  拼音:jié guān
货物出口之前,在海关办理的结算手续。包括结算货物数目及查看有关单證,经海关核对后,一切无误,即在出口单上加盖官防,货物始可出口。
《漢語大詞典》:税银(税銀)
犹税金。旧时海关税收按银两计算,故名。《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各关额税银二万两以上者,仍照前例议叙。”《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 粤 海关税银,总以关期报满六箇月内迅速奏解。”
《國語辭典》:洋关(洋關)  拼音:yáng guān
旧时海关为外国人所管理,故称为「洋关」。《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这人还算懂得道理的,你没有看见那次洋关上的签子手吗?戴著奴隶帽子,穿著奴隶衣服,对著自己同类,气昂昂的打开他行李。」
《漢語大詞典》:请关(請關)
货物进出口,先向海关陈报,请求准许,叫做“请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公司执事人听得督办夫人要开船,不知是何等大事,那里敢违拗,只得援例请关,报关出口。”
《漢語大詞典》:退关(退關)
出口货物经海关查验放行后,因故不能装运出口,由货物所有人或代理人向海关办理退运手续。
《国语辞典》:押放  拼音:yā fàng
海关处理私货时,对容易腐败、不易保存或有时间性效益的货品,容许货主提供担保而领回处理,称为「押放」。
《漢語大詞典》:洋禁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清史稿·世宗纪:“辛丑,开 闽省 洋禁。”
《漢語大詞典》:逃汇(逃匯)
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国语辞典》:关税自主(关税自主)  拼音:guān shuì zì zhǔ
主权国家自订关税制,并管理海关及其收支的权力。
《国语辞典》:公许码头(公许码头)  拼音:gōng xǔ mǎ tou
海关指定货物上陆的地方。
《国语辞典》:无形贸易(无形贸易)  拼音:wú xíng mào yì
不经过海关手续而行使的贸易。如劳役、专利权等的交易即是。
《国语辞典》:完税货价(完税货价)  拼音:wán shuì huò jià
海关对于进口货物,依照关税法的规定,计算课徵该进口货物关税或其他税捐的基准价格。
《国语辞典》:关税率(关税率)  拼音:guān shuì lǜ
海关课税标准,无论从值税或从量税,在一定时期内,必按一定税率,称为「关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