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人
(1).指海上渔民。 三国 魏 嵇康 《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守药则弃宅,见交则非赊,是海人所以终身无山,山客白首无大鱼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之二:“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鲍溶 《采珠行》:“海人惊窥水底火,百宝错落随龙行。” 宋 苏洵 《答二任》诗:“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虾。”
(2).指海外异族。南史·夷貊传下·倭国:“国西南万里,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丑。”
(3).谓水神。《全唐诗》卷八六四载《霅溪夜宴诗》:“海人瑞锦前,岂敢言文章。”
(4).海中怪物。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 南海 时有海人出,形如僧,人颇小。登舟而坐,至则戒舟人寂然不动,少顷復沉水,否则大风翻舟。”
《漢語大詞典》:海屋
(1).传说中的海上仙屋。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诗:“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
(2).见“ 海屋筹添 ”。
分類:海上上仙
《國語辭典》:海屋筹添(海屋籌添)  拼音:hǎi wū chóu tiān
祝人长寿之词。参见「海屋添筹」条。元。沈禧〈一枝花。南山颂载歌套。馀音〉:「庄庭桩老枝偏盛,海屋筹添数倍增。」
分類:长寿祝寿
《漢語大詞典》:通海
(1).与海外交往。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郑观应 《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西,开学堂、设公司、振商务、兴实业、重工艺。”
(2).与海洋通连。元史·食货志一:“又开 胶 莱 河道通海,劳费不貲,卒无成效。” 清 魏源 《〈江南水利全书〉叙》:“海口筑坝,以防浑潮倒灌之患,可灌田而不可通海,岂非地势使然哉!”
(3).特指 清 初与据守海上的抗 清 将领 郑成功 等往来。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國語辭典》:海运(海運)  拼音:hǎi yùn
1.利用船舶在海上运输。如:「这批救济品经由海运送抵非洲。」
2.在海面上振翅飞行时,使水发生波动。《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國語辭典》:海雾(海霧)  拼音:hǎi wù
海上的大雾。通常起自温暖的海面。当冷空气南下,使海面上丰富的水气凝结,很容易形成饱和状态,造成浓雾。东海、大陆地区东南沿海及台湾东部海面,即为比较容易发生浓雾的海域。
分類:海上雾气
《漢語大詞典》:海王
凭借海的有利条件而成王业。管子·海王:“海王之国,谨正盐筴。” 尹知章 注:“言以负海之利而成王业。”
(1).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领。 清 魏源 《寰海》诗之九:“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之祖 约翰 ,尝念先人为海王,因投海军为之帅。”
(2).指海上主权。 清 黄遵宪 《出军歌》:“国轨海王权尽失,无地划 禹 跡。”
《漢語大詞典》:泛槎(汎槎)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据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唐 任希古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搆天。” 元 邓文原 《题谢氏通济桥》诗:“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参见“ 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 ,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 。见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國語辭典》:海行  拼音:hǎi xíng
1.天下通行。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法令》:「勒令格式,谓之海行,盖天下可行之义也。」
2.航海的通称。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诗:「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國語辭典》:海军(海軍)  拼音:hǎi jūn
担负海上作战任务,保卫国家海域的军队。通常由舰艇、海军飞机、水兵、海军陆战队等组成。
《國語辭典》:海氛  拼音:hǎi fēn
1.海上的云气。元。柳贯 送杨君祥赴定海税官因思旧游诗:「山翠入帘消宿酒,海氛吹雨落秋衣。」
2.借指海疆动乱的形势。如:「明末,倭寇侵扰,海氛未靖,沿海一带,民生凋敝。」《清史稿。卷四七六。循吏列传一。陈汝咸》:「诸盗归诚,海氛遂清。」
《國語辭典》:海路  拼音:hǎi lù
海上的航道。如:「他订不到机位,所以只好由海路返乡。」
《國語辭典》:水运(水運)  拼音:shuǐ yùn
水路运输。利用船舶等交通工具在河道或海洋上运送货物。《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馀万。」
《國語辭典》:台风(臺風)  拼音:tái fēng
泛指人在讲台或舞台上所表现的风度与气质。如:「他的台风稳健,颇有大将之风。」
《國語辭典》:台风(颱風)  拼音:tái fēng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与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同属热带风暴。我国中央气象局将台风分为三级:每秒十七点二至三十二点六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
《漢語大詞典》:蜑雨
泛指南方海上的暴雨。 宋 苏轼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岂知流落復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清 黄景仁 《南浦·泊镇海》词:“多少鱟帆蜑雨,和龙吟,夜半似惊雷。”
《漢語大詞典》:走海
航行于海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日有几个走海泛货的,邻近做头的……合了伙将行。” 沈起予 《难民船》:“可是大家不相信一条走海的船上没有布篷。”
分類:航行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