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浪战
浪客
浪过
后浪
博浪沙
飞浪
浪淘沙
浪清
沧浪客
浪翁
浪人
浪涛
浪荡
浪愁
前浪
《漢語大詞典》:浪战(浪戰)
(1).轻率作战。 唐 杜牧 《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宋 李纲 《御戎论》:“一旦下攻讨之令又无成策,徒浪战以侥倖一时之功。” 清 李德庵 《夷艘入寇记》:“且攻具未齐,所募 福建 水勇千人,近募 香山 、 东莞 水勇三千,皆未集, 杨芳 不欲浪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高起潜 赶快跪下说:‘皇上圣虑深远,说的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
(2).指无取胜可能的战斗。朱子语类卷一○六:“当时事未定, 江 上汹汹,万一兵溃,必趋 长沙 。守臣不可去,只是浪战而死。”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四:“若不用檯营之説,明日再战,恐又如前之奔耳!虽十战亦復然,所谓浪战也。”
《漢語大詞典》:浪客
漂泊流浪的人。 艾青 《芦笛·透明的夜》:“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从各个角落来的--夜的醒者,醉汉,浪客,过路的盗,偷牛的贼。”
分類:漂泊流浪
《韵府拾遗 个韵》:浪过(浪过)
韦庄诗浪过河移岸雏成鸟别林
《骈字类编》:后浪(后浪)
元 柳贯 旦发渔浦夕宿大浪滩上 后浪蹙亦舒,前山过如失。
《國語辭典》: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秦阳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秦始皇于此。
《漢語大詞典》:飞浪(飛浪)
汹涌的波浪。 南朝 齐 孔稚圭 《褚先生百玉碑》:“欹竇遏日,折石横波,飞浪突云,奔湍急箭。”
分類:汹涌波浪
《國語辭典》:浪淘沙  拼音:làng táo shā
1.海浪一波波拍打沙滩,将泥沙滚上岸又捲走的现象。如:「我坐在海边默默地看著浪淘沙,得到不少启示。」
2.词牌名。唐教坊曲。本七言断句,至李煜制两段令词,名〈浪淘沙令〉。而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名〈浪淘沙慢〉。
3.曲牌名。南曲入越调引子,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北曲入双角只曲,又入羽调正曲。
《骈字类编》:浪清(浪清)
卢纶送永阳崔明府诗见山白下
《漢語大詞典》:沧浪客(滄浪客)
浪迹江湖的人。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説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十五:“满坐沧浪客,从谁借酒兵?”
分類:浪迹江湖
《漢語大詞典》:浪翁
唐 元结 《浪翁观化》序:“ 浪翁 ,山野浪老也。闻 元子 亦浪然在山谷,病中能记水石草木虫豸之化,亦来説常所化。” 浪翁 ,本 元结 文中杜撰之名,后人亦用以指 元结 。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浪翁 醉处今尚在,石臼抔饮无樽罍。”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 浪翁 ,指言 元结 也。”参见“ 浪士 ”。
《國語辭典》:浪士  拼音:làng shì
居住水边的隐士。《新唐书。卷一四三。列传。元结》:「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及有官,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呼为漫郎。」
《國語辭典》:浪人  拼音:làng rén
1.行踪无定,到处流浪的人。如:「他自称国际浪人,时常在世界各国漫游。」唐。柳宗元〈李赤传〉:「李赤,江湖浪人也。」
2.日本幕府时代,德川管辖六十个藩,各藩主门下养有许多武士,后藩主互斗,被灭藩的门下武士失去封禄、离开主家,成为失业或无业的武士,便称为「浪人」。如:「他手持武士刀,十足像个东瀛浪人。」
《國語辭典》:浪涛(浪濤)  拼音:làng táo
巨大的波浪。如:「浪涛汹涌」。
《國語辭典》:浪荡(浪蕩)  拼音:làng dàng
1.毫无目的的漫游、流浪。《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諕得敬塘不敢回家见著父亲,浪荡出外州去。」《西游记》第四四回:「我弟子云游于海角,浪荡在天涯。」
2.行为放荡不检。《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是个浪荡的心性,有钱便要使,有酒便要吃。」
3.悠然自得。也作「浪浪宕宕」。
《漢語大詞典》:浪愁
空愁;无谓地忧愁。 宋 杨万里 《无题》诗:“渠儂狡獪何须教,説与旁人莫浪愁。” 明 王九思 《傍妆台·次对山漫兴》曲:“拚沉醉,莫浪愁,人间亦自有 丹丘 。”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分類:无谓忧愁
《骈字类编》:前浪
元 元好问 观淅江涨 千帆鼓前浪,万马接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