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夷
古代居住在 浙江 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 越 的一支。左传·哀公十九年:“秋, 楚 沈诸梁 伐 东夷 , 三夷 男女及 楚 师盟於 敖 。” 杜预 注:“从 越 之 夷 ,三种。” 汉 张衡 《天象赋》:“天 稷 播五稼之勤,东 甌 表 三夷 之类。”
《漢語大詞典》:香榧
榧的通称。常绿乔木,生长于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其种子亦名“香榧”、“榧子”,供食用,可榨油,又可入药。
《漢語大詞典》:泄溪(洩溪)
溪水名。在 浙江省 诸暨 境域内。由五级瀑布夹山飞流直下而形成。因称瀑布为洩,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东逕 诸暨县 ,与 洩溪 合。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洩……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洩也。”
《漢語大詞典》:谢公乡(謝公鄉)
地名。在今 浙江省 长兴县 南 三鸦村 。 晋 谢安 初葬 建康 梅山 , 陈 始兴王 叔陵 发其墓,后 谢安 裔孙 长城 令 夷吾 徙葬于此。 元 杨维桢 《谢文靖墓诗》:“不如 谢公乡 ,名字长在耳。”
分類:地名浙江
《漢語大詞典》:谢公岭(謝公嶺)
在今 浙江省 乐清县 雁荡山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十二日饭后,从 灵峯 右趾觅 碧霄洞 。返旧路,抵 谢公岭 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观 潘稼堂 《游鴈荡山记》,言 石梁寺 南出,过 谢公岭 ,旧有 落屐亭 ,云 康乐 至此而返。”
《漢語大詞典》:天童寺
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 浙江省 宁波市 东 天童山 上。 东晋 时建。为 浙 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漢語大詞典》:天长观(天長觀)
古迹名。 唐 贺知章 旧宅。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北。原名 千秋观 。参见“ 千秋观 ”。
《漢語大詞典》:千秋观(千秋觀)
古迹名。 唐 贺知章 旧宅。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北。其后改名 天长观 , 宋 改名 鸿禧观 , 明 改名 明真观 ,今称 道士庄 。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 天宝 初……乃请为道士,还乡里,詔许之,以宅为 千秋观 而居。” 宋 陆游 《春游》诗:“ 千秋观 里逢新燕, 九里山 前听午鸡。”参阅《嘉庆一统志·绍兴府·鸿禧观》
《漢語大詞典》:田脚
方言。 浙江 绍兴 一带佃户向田主取得的赁耕权称为“田脚”。 刘大白 《田主来》诗:“小心田主听见了,明年田脚都难保!”
《漢語大詞典》:中天竺
(1).古 印度 的一部分。亦泛称古 印度 。南史·夷貊传上·中天竺国:“在 大月支 东南数千里,地方三万里,一名 身毒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医:“ 王玄策 俘 中天竺 王 阿罗那顺 以诣闕。”
(2).指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之 中天竺寺 。
《国语辞典》:曹娥江  拼音:cáo é jiāng
河川名。位浙江省绍兴县东。其上流为剡溪,下流为舜江,至三江口入海。因东汉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尸而得名。也称为「孝女江」。
《国语辞典》:保叔塔  拼音:bǎo shú tǎ
位于浙江省杭县西湖宝石山上的一座塔。也作「保俶塔」。
《国语辞典》:芽儿(芽儿)  拼音:yá ér
浙江方言。指儿子。《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原来段子木家虽小康,人便伶俐,却不会做人,挣不出个芽儿,祇有一女。」
分类:浙江儿子
《国语辞典》:丽水县(丽水县)  拼音:lì shuǐ xiàn
县名。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北岸。盛产竹子、茶油、桐、柏,可藉瓯江运输,直抵永嘉。交通方便,颇利工业。
《国语辞典》:天台县(天台县)  拼音:tiān tái xiàn
县名。在浙江省临海县北,因北有天台山而得名。
《国语辞典》:湖州市  拼音:hú zhōu shì
城市名。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以丝绸业为主要工业,工艺品以湖笔、羽扇最为著名。盛产稻米、湖羊和淡水鱼等,湖州肉粽为其名产。内河航道直通杭嘉湖各地及上海、苏南一带。名胜古迹有飞英塔、铁佛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