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馀姚县(馀姚县)  拼音:yú yáo xiàn
县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之东,濒姚江北岸,沪杭甬铁路南段经此。今大陆地区改作余姚县。
《国语辞典》:慧皎  拼音:huì jiǎo
南朝梁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497~554)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西)人,博通内外学,是著名的佛教史家。其最大贡献是综合前人有关高僧的传记,加以分类编辑,成为高僧传。由于取材精审、体例明确、文采斐然,是佛教史中的名著。
《国语辞典》:诸暨县(诸暨县)  拼音:zhū jì xiàn
县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南、浦阳江西北岸,浙赣铁路经此。因境内有诸山、暨浦而得名。
《国语辞典》:天姥山  拼音:tiān mǔ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嵊州市之间。东接天台山华顶峰,西连沃洲山,最高峰为拨云尖。
分类:山名浙江
《国语辞典》:龙井茶(龙井茶)  拼音:lóng jǐng chá
一种原产于大陆地区浙江省杭州龙井村的茶。以杭州西湖狮峰龙井最著名。龙井茶纯用手工制造,经初炒、复炒及烘焙,存入有乾燥剂的陶瓷缸中,去除水分,才能显出翠绿及清香。因采摘的时节及芽叶数的不同,区分为上品、雀舌、硬片三等。目前台湾、日本都有仿制。
《漢語大詞典》:闽荒(閩荒)
指 福建 及 浙江 南部沿海地区。泛指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的地区。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朅来游 闽 荒,捫涉穷 禹 凿。” 王琦 注:“ 闽 ,今 福建 地,在 唐 时为 建州 、 福州 、 泉州 、 漳州 、 汀州 五郡之地。 东甌 与 闽 地相连接,在 唐 时为 温州 、 台州 、 处州 三郡之地。 秦 时立 闽中郡 ,合 东甌 在内。至 汉 始分 东甌 ,以立 东海王 。 太白 生平未尝入 闽 ,而 温 、 台 、 处 三州则游歷多见於诗歌,疑此诗所谓‘ 闽 荒’者,指 东甌 之地而言也。”
《漢語大詞典》:仙人桥(仙人橋)
浙江省 雁荡山 名胜之一。在 雁荡 蔡家岭 附近的 仙亭山 背脊,两崖对峙,石桥横架其上,长约百米,宽约二十米,传说 东周 灵王 太子 晋 骑鹤吹箫于此,后人因称“仙人桥”。 明 章纶 有《仙人桥》诗。亦省称“ 仙桥 ”。 明 朱谏 《仙桥》诗:“仙桥只在云深处,欲问丹梯未有媒。”
《国语辞典》:潮音洞  拼音:cháo yīn dòng
地名。在浙江省定海县,普陀山紫竹林内,由山石裂罅而成二门,奔涛冲入,发出有如众僧诵经的潮声,故称为「潮音洞」。
《国语辞典》:永嘉县(永嘉县)  拼音:yǒng jiā xiàn
县名。在浙江省境东南,东临东海,滨瓯江南岸,输出以木材、瓯绸、药品及烟草等为主。
《漢語大詞典》:湖丝(湖絲)
浙江省 湖州市 出产的蚕丝。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四:“ 中国 以茶叶湖丝驭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 中国 ,此皆自古所未有,而本朝有之。”
《国语辞典》:西泠桥(西泠桥)  拼音:xī líng qiáo
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孤山与苏堤间的桥,为西湖十景之一。也称为「西陵桥」。
《国语辞典》:一江山  拼音:yī jiāng shān
岛名。属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位于大陈岛与大陆之间。民国四十四年(西元1955)因一江山战役而驰名,当时共军对岛上发动猛烈攻击,岛上国军奋战三日后全部壮烈牺牲。
《国语辞典》:云林寺(云林寺)  拼音:yún lín sì
位于浙江省杭县灵隐山的一座寺庙。旧名灵隐寺,晋咸和初僧慧理建,元明以后时兴时废,清初重建,圣祖赐名云林寺。
《国语辞典》:普陀山  拼音:pǔ tuó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定海县,为舟山群岛之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观世音示现说法的道场。岛中大小寺院凡三百馀,佛塔十二座。是著名的佛教胜地。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补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补涅落伽』。音虽有殊,而译以汉文,则均为『小百华树山』。实则一海岛也。」也称为「普陀」、「普陀洛伽山」。
《國語辭典》:风波亭(風波亭)  拼音:fēng bō tíng
1.南宋时大理寺狱中有风波亭,在今浙江省杭县城内,宋岳飞遇害之处。
2.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