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5,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济舟
仁济
敏济
津济
成何济
全济
升济
济公
济恶
宵济
济办
济理
济西
济运
光济
《韵府拾遗 尤韵》:济舟(济舟)
易林枯瓠不朽利以济舟渡踰江海无有溺忧
《分类字锦》:仁济(仁济)
玉海庆历二年二月庚寅以针灸图石壁堂为仁济殿
分类:殿
《漢語大詞典》:敏济(敏濟)
谓精明能干。 宋 苏辙 《西掖告词·侯利建京东漕井亮采河东漕》:“以尔 亮采 才力敏济,察举有方,卓然已试之效。庶几诸道之选,往祗厥服。”
分類:精明能干
《國語辭典》:津济(津濟)  拼音:jīn jì
1.渡口。《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伊谷绝津济,台馆无尺椽。」
2.渡河。《北史。卷六四。韦孝宽传》:「然彼五门,尤为险要,陈人若开塘放水,即津济路绝。」
3.救助、接济。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九有倾心,十方草靡,如凭津济,咸赖归依。」
《高级汉语词典》:成何济
有何用处,待如何
《漢語大詞典》:全济(全濟)
保全,救活。后汉书·献帝纪:“詔曰:‘未忍致 汶 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周书·艺术传论:“ 姚僧垣 诊候精审,名冠於一代,其所全济,固亦多焉。”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持法》:“死家诉於主司,往往召 履霜 详究,多所全济。”
分類:保全救活
《漢語大詞典》:升济(升濟)
超度。晋书·王坦之传:“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岂二公自信平生践履,必可升济,初不假荐助冥福,抑矫世俗溺信浮屠氏之説歟?”
分類:超度
《漢語大詞典》:济公(濟公)
(1).成就公义。太平御览卷四二二引 汉 刘向 说苑:“大者妾夫兄之子,小者妾之子。夫兄子者,公义也;妾之子者,私义也,寧济公而废私邪。”
(2).即 济颠 。 丰子恺 《庐山面目》:“因此后来我们谈起他的时候就称他为‘ 济公活佛 ’。”参见“ 济颠 ”。
分類:成就
《國語辭典》:济颠(濟顛)  拼音:jì diān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远,台州(今浙江临海境内)人。初于杭州灵隐寺出家,后移居净慈寺。传说已證得阿罗汉果,常以神通示化众人,救人苦难,人称他为「济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举止如痴似狂,故称为「济颠」。
《國語辭典》:济恶(濟惡)  拼音:jì è
相助为恶。宋。张载〈西铭〉:「济亚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分類:相助作恶
《漢語大詞典》:宵济(宵濟)
夜间渡水。左传·闵公二年:“ 文公 为 衞 之多患也,先适 齐 。及败, 宋桓公 逆诸 河 ,宵济。” 杜预 注:“夜渡。”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宵济 渔浦潭 ,旦及 富春 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光弼》:“既而 思明 果谓 日越 曰:‘ 李光弼 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
分類:渡水晚上
《漢語大詞典》:济办(濟辦)
谓能成功地把事办妥。宋书·恩倖传·阮佃夫:“ 幼 , 泰始 初为外监,配 张永 诸军征讨,有济办之能,遂官涉三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竝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五年:“兵部侍郎、判度支 杨严 三表自陈才短,不能济办,辞极哀切,詔不许。”
分類:成功办妥
《漢語大詞典》:济理(濟理)
犹济治。协助治理。 唐 陆贽 《姜公辅左庶子制》:“此朕三事大夫,济理图全之意也。”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仙者凭虚之论,朕所不取;贤者济理之具,朕今与卿曹合宴,宜更名曰‘集贤殿’。”
分類:协助治理
《骈字类编》:济西(济西)
春秋桓公十有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注戎来侵鲁公逐之于济水之西
又僖公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伐左传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卫又昔晋人 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因与 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委战国策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 于赵已得讲于魏质公子延因犀首攻赵
《漢語大詞典》:济运(濟運)
渡水运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清张瑄:“ 朱清 、 张瑄 以隶卒之贱,受 世祖 知遇,以海艘济运,及夫末际,岁运至四百万之多。”
《漢語大詞典》:光济(光濟)
(1).犹普济。汉书·叙传上:“光济四海,奕世载德。”晋书·乐志上:“受终于天,光济万国。”
(2).犹广益,光大。《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临政,允迪叡哲,敷弘大猷,光济先轨。”
分類: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