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5,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济险
济宁
施济
灵济
济俗
经济才
宁济
周济
博济
实济
济治
济代
济楚
济旱
济涉
《漢語大詞典》:济险(濟險)
(1).犹言攀越险阻。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遂仗剑从道士而去。济险躡峻,当 太白 之高峰,将半,有一石洞,可百餘步,即道士烧丹之室。”
(2).犹救险,救危。《“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诸公老成谋国,必有嘉猷至计,济险扶危,引领下风,佇领明教。”
分類:攀越险阻
《骈字类编》:济宁(济宁)
元史地理志济宁路唐麟州周于此置济州元太宗七年割属东平府至元六年以济州还治钜野仍析郓城之四乡来属域明一统志济宁州在兖州府城西六十里古徐州之 晋为高平及任城国地刘宋属济北郡后魏置济州于碻磝城隋改为济北郡唐初复为济州后废五代周复置济州治钜野金徙治任城元初还治钜野后升为济宁路而于任城置济州
《漢語大詞典》:施济(施濟)
帮助;周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中国近代文论选·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竞谈地方自治矣……施济医药也,收养贫苦也:发於名家著述者,汗牛充栋。”
《分类字锦》:灵济(灵济)
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灵济泥泾遂分于清浊
分类:
《漢語大詞典》:济俗(濟俗)
救治世弊。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以聪明大智任经世济俗之器而修此事,乃可必得耳。”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进有攸往之利,退无濡尾之累,明哲以保身,宣化以济俗。”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説体则虚无之旨可涉入 老 庄 ,説明则儒在济俗,佛在治心,二者亦同归而殊途。”
《漢語大詞典》:经济才(經濟才)
治国安民的才能。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序:“ 诸葛孔明 、 谢安石 畜经济之才,虽结庐 南阳 ,携妓 东山 ,未尝不以平一宇内、躋致生民为意。”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此人察风云以辨天时,望气而观地理,有经济之才,安天下之手。”明史·庞尚鹏传:“ 尚鹏 权既重,自负经济才,慷慨任事。”
《漢語大詞典》:宁济(寧濟)
安定匡济。后汉书·顺帝纪:“朕奉承大业,未能寧济。”《晋书·乐志上》:“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寧济六合,受命应期。”《隋书·梁睿传》:“伏惟大丞相匡赞圣朝,寧济区宇,絶后光前,方垂万代,辟土服远,今正其时。”
分類:安定匡济
《國語辭典》:周济(周濟)  拼音:zhōu jì
1.对穷困的人给予接济救助。《儒林外史》第八回:「周济之情,不死当以厚报。」《红楼梦》第六四回:「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也作「赒济」。
2.人名。(西元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清江苏荆溪人。嘉庆十年中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著名的词人及词论家,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并编有《宋四家词选》。
《漢語大詞典》:博济(博濟)
广泛救助。《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始自三皇,爰暨 唐 虞 ,咸以博济加於天下。”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若夫君子将用其所学,以博济一世之人,则必曰:请之而后告也,求之而后与也,道未有不出於是者矣。”
分類:广泛救助
《漢語大詞典》:实济(實濟)
实际成效。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凡事须求实济,此更不待言。” 清 端方 《考查政治调员差委折》:“是以风气虽开,而持论者或参成见;规模虽剏,而任事者絶少专门,仅袭皮毛,难言实济。”
分類:成效
《漢語大詞典》:济治(濟治)
辅助治理。 三国 魏 阮籍 《与晋文王荐卢播书》:“盖闻兴化济治,在于得人。”《艺文类聚》卷五四引 三国 魏 曹羲 《肉刑论》:“夫言肉刑之济治者, 荀卿 所唱, 班固 所述。”
分類:辅助治理
《漢語大詞典》:济代(濟代)
犹济世。 唐 王昌龄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诗:“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分類:济世
《國語辭典》:济楚(濟楚)  拼音:jǐ chǔ
1.赞美之词。对人而言,指美好、漂亮;就物而言指整洁。《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水浒传》第三回:「三人上到潘家酒楼上,拣个济楚阁里坐下。」
2.情况顺遂。《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那江家原无甚么大根基,不过生意济楚,自经此一番横事剥削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3.繁多热闹的样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又行百里之外,见有一国,人烟济楚。」
《韵府拾遗 旱韵》:济旱(济旱)
吴全节诗蜿蜒变化理莫穷作霖济旱年屡礼
《漢語大詞典》:济涉(濟涉)
渡过水面。后汉书·张禹传:“当过 江 行部,中土人皆以 江 有 子胥 之神,难於济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