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4,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济用
拯济
养济
济度
安济
济功
济源
淮济
济生
求济
大济
济胜具
取济
济难
惠济
《漢語大詞典》:济用(濟用)
谓有助于运用或使用。后汉书·刘玄传:“陛下定业,虽因 下江 、 平林 之埶,斯盖临时济用,不可施之既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并精者,蓺人也。”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在公可省輦运,在私可无负致营护之劳,而士卒之家,又速得钱物济用。”
分類:有助运用
《漢語大詞典》:拯济(拯濟)
救助;救济。后汉书·律历志中:“予末小子,託在於数终,曷以续兴,崇弘祖宗,拯济元元?”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弛心则若涸其中,用之则若涌於外,皆拯济之大权也。”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臣知 杭州 日,预先奏乞下发运司,多糴米斛,以备来年拯济饥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老母昔蒙拯济,今救君断骨之厄也。”
分類:救助救济
《國語辭典》:养济(養濟)  拼音:yǎng ji
1.调养病体。如:「她已辞去工作,打算长时间待在乡下养济。」
2.奉养。如:「养济父母」。
3.救济。如:「在富裕的社会中,仍有不少低收入者,需要靠社会救助制度的养济。」宋。钱公辅 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分類:供养周济
《國語辭典》:济度(濟度)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过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轮回,所以使他人脱离轮回苦海也称为「济度」。《杂阿含经》卷三六:「桥船以济度,造作福德舍,穿井供渴乏,客舍给行旅,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长。」也作「济渡」。
《漢語大詞典》:安济(安濟)
(1).安抚救济。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 大观 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
(2).完全渡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漢語大詞典》:济功(濟功)
成就功业。晏子春秋·问下二:“ 管仲 ,君之贼者也,知其能足以安国济功,故迎之于 鲁 郊,自御,礼之於庙。”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于邑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且 武王 载主而 牧野 不陈, 晋襄 墨縗而三帅为俘,应务济功,服其焉害。”
《骈字类编》:济源(济源)
元 元好问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骈字类编》:淮济(淮济)
南北朝 谢朓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诗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国语辞典》:济生(济生)  拼音:jì shēng
解救众生。如:「他以济生为志,所以药房取名为『济生堂』。」
《韵府拾遗 霁韵》:求济(求济)
易有言不信疏处困求济在于正身修德若巧言饰词人所不信则其道弥穷故诫之以有言不信也
《骈字类编》:大济(大济)
孔颖达尚书序汉氏大济区宇广求遗逸
《漢語大詞典》:济胜具(濟勝具)
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 钓臺 、 西臺 ,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 济胜资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规於大道,益之病靡济胜资,朝夕一壶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犹之坐井而闚。”
《漢語大詞典》:取济(取濟)
谓取得资财或某种力量的帮助。苏氏演义卷上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若狼为巨兽或猎人逐之而逸,即狈坠於地,不能取济,遂为众工所获。”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其便。”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以草茅设学常少数,而资财又不足以取济。”
《漢語大詞典》:济难(濟難)
解救危难。后汉书·左雄传:“ 大汉 受命,虽未復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悦以济难,抚而循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隽:“此马见异先朝,孤尝仗之济难,今不欲出者,盖先君之旨也。”
《漢語大詞典》:惠济(惠濟)
谓施恩于人。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皇泽广被,惠济无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夫周给无私,诸佛至教;惠济有缘,先圣明训。”
分類: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