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湛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宗室。秦王杨俊子。骁勇有胆略,炀帝初封济北侯,荥阳太守。坐兄杨浩交通内臣,免官。为宇文化及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615 【介绍】: 隋僧。西河介休人,俗姓宋。幼即聪慧异常人。习经史,通大义。后以为经史实宇宙糟粕,乃出家。博览经论,精研奥妙,住西京慈门寺。有《十种不敢斟量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祖考皆以隐德遗后世。济龆龀。淹贯经史。稍长志空寂。遂出家从信行禅师学。时开皇初也。年十八。戒定兼进业。弘集录。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指意清诣。诚得大法之归趣焉。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卒于所住之慈门寺。寿五十有四。弟子道训道树奉尸陀追建白塔于终南山。麓。勒铭颂德焉。沙门善智尤善集录。妙简锱铢。精穷理窟。祖师信行。雅相标致。尝以光阴四分之一。用资形累。通夏翘足。摄念观佛。著顿教一乘二十卷。先济九年卒。是于宗门之兄弟云。葬附信行墓右。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本济。宋氏。西河介休人也。父祖不事王侯。遁世无闷。逼以僚省。挂冠而返。济年爰童丱。智若成人。齿胄之初。横经就业。故于六经三史皆所留心。虽云小道略通大义。故庠熟伦侣重席请言。后披析既淹豁然大悟。乃曰。斯寔宇宙之糟粕也。何累人之清识乎。乃归仰释氏辞亲出家。开皇元年时登十八。戒定逾净正业弥隆。不服新华除其爱染。躬行忍辱悯增上慢。博览经论成诵在心。讲解推则循环相属。时共观风荣斯袖举。会信行禅师创开异部。包括先达启则后贤。济闻钦咏欣然北面承部。写瓶非喻合契无差。以信行初达集录山东。既无本文。口为济述。皆究达玄奥。及行之亡后集录方到。济览文即讲。曾无滞托。虽未见后词。而前传冥会时五众别部敬之重之。著十种不敢斟量论六卷。旨文清靡。颇或传之。自是专弘异集。响高别众。以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卒于所住之慈门寺。春秋五十有四。弟子道训道树。式奉尸陀。追建白塔于终南山下。立铭表德。有弟善智。天纵玄机高步世表。祖师信行伏膺请业。酌深辩味妙简缁铢。入室邻机精穷理窟。尝以四分之一用资形累。通夏翘足摄虑观佛。诚策勤之上达也。信行敬揖风猷雅相标致时众咸悦。可谓以德伏人者焉。撰顿教一乘二十卷。因时制仪共遵流世。以大业三年卒。弟子等附葬于信行墓之右焉。训有分略之能。树丰导引之说。当令敷化。宗首莫与俦之时暂举筵。道俗云合。声策感敬。后恐难寻迹矣。
许洛仁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8—662 【介绍】: 唐并州人,字济。许世绪弟。李渊起兵太原,洛仁从李世民领兵击宋老生、王世充等有功。唐高祖武德九年,授大明府别将,转本府统军。太宗贞观中,历右武卫、右监门中郎将,玄武门宿卫供奉。十八年,除右监门将军,进冠军大将军。卒谥勇。
李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李孝恭弟。高祖武德中,为尚书右丞,封济北郡王。卒于始州刺史任。
张允济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北海人。隋炀帝大业中为武阳令,颇有政绩。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可还取之。”果得衫。后迁高阳县丞。唐太宗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出为幽州刺史。
释普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雍之北山互人。出家之初。即仪轨圆禅师习定业。然常诵华严。以自程课。周武废教。乃复发愿。脩普贤行。使大法再兴。如果所愿。当舍身供养。生贤首国。由是栖迟太白山中。饮涧啖草。以度时。开皇弘阐佛乘。济欣庆弥厉。思酬所愿。因投炭谷之西崖以殒。远近奔赴。增岩填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雍之北山互人。出家之初。即仪轨圆禅师。习定业。然常诵华严。以自程课。武帝废教。乃复发愿。脩普贤行。使大法再兴。如果所愿。当舍身供养。生贤首国。由是栖迟太白山中。饮涧啖草。以度时。开皇弘阐佛乘。济欣庆弥厉。思酬所愿。因投炭谷之西崖以殒。近远奔赴。增岩填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遗身篇第七
释普济。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圆禅师。仪轨行法。独处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禅至于没齿。栖迟荒险不避豺虎。虽游浪物表。而手不释卷。尝读华严。依而结业。自佛法沦废。便投太白诸山。行不裹粮依时啖草。咀嚼咽饮都不为患。愿像教一兴舍身供养。修普贤行生贤首国。开皇之始大阐法门。思愿既满。即事捐舍。引众集于炭谷之西崖。广发弘誓自投而殒。远方填赴充于岩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近贞观初有山居沙门普济者。立操标勇贞专自固。恒游名山习诵经典。大品法花偏所通利。其所造集多诵两经。仍随文句时重解释。声气所及周于一里。故使数万众中无不闻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关壤。时经邑落还居林静。贞观度僧。时以济无贯。擢预公籍。住京师光明寺。众聚山结乐闻经旨。济弊斯諠扰。遂遗名逃隐。不测所之。有说。今在终南幽岩独坐。傍饶山果。须者负还。重更追寻。便失来径。余曾同聚目悦斯人。衣则百结相连。钵则才充受用。汲灌瓦瓶麻绳系颈。坐则籍草胁无著地。骁悍果敢睡盖莫欺。节约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知足为先。谈授正义如行为最。所以一坐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任委监护。乃重惟曰。城邑所属五欲为根。余力既微。无宜自陷。遂逃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0—662 【介绍】: 唐扬州江都人。来护儿次子。举进士。太宗贞观中累擢通事舍人,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高宗永徽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谏高宗立武后,为武后所恶,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徙庭州。突厥入寇,济拒之,不介胄赴敌,殁于阵。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0—662 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幼逢家难,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登进士第。太宗贞观中累转通事舍人,迁考功员外郎。十八年(644),任太子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寻迁中书舍人,预修《晋书》。高宗永徽二年(651),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四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六年,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显庆元年(656),兼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二年,兼太子詹事,出为台州刺史,后徙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领兵抗突厥,没于阵。赠楚州刺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济工诗文,能书。《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历官常山尉。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与吕向、刘良、张铣、李周翰为诂解,时号《五臣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甘泉人。孔子后裔。住魏州兴化寺。敕谥广济大师。
释普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真观初山居沙门也。骁悍果敢。睡盖莫欺。节约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知足为先。所以一坐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听委监护。偏熟大品法华二经。仍随文句解释。音吐宏畅。达于一里。万众皆闻。配藉住光明寺。寻以喧扰遁逃。不知所之。
姚兼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吴县人。善琴,得同县石荆山之传。后在扬州遇异人,授以“清风”、“景云”等五调,即世所传《广陵散》之遗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郡人。有道术。结庐中条山,受法于元真观。常行禁咒,驱驰精魅。太宗召入致醮,敕住南岳,封妙济大师。后遇南岳右英夫人,传抱一守真三五混合之要。在南岳修道四十九年,兼行辟谷服气,终尸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沧州东光人。初为周王府户曹参军。武后讽高宗召诸儒论撰禁中,神客与选。官终著作郎。
全唐文·卷二百一
神客。龙朔时官著作郎宏文馆学士上柱国。封济南县开国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巩人,字允济。博学善诗文,与王勃齐名。举进士,补下邽尉,累迁著作郎。武周天授中,为来俊臣所构下狱。后赦免,复为著作佐郎,兼修国史,迁凤阁舍人。坐与张易之亲近,左授青州长史。官终修文馆学士。有《刘允济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一作元济。以字行。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博学善属文,与王勃齐名,特相友善。弱冠举进士,补下邽县尉,累迁著作佐郎。撰《鲁后春秋》20卷进献,迁左史,兼弘文馆学士。垂拱四年(688),献《明堂赋》,武后手诏褒美,拜著作郎。天授中,为来俊臣构陷,贬大庾县尉。长安中,累迁著作佐郎,兼修国史。未几,拜凤阁舍人。中宗复位,贬为青州长史。后召为修文馆学士,因乐饮过度而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金门待诏集》10卷、文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刘允济(?-711?)字允济,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其先出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少孤,工文辞,与王勃齐名。举进士,补下部尉,累迁著作佐郎。撰《鲁后春秋》二十卷进献,迁左史,兼直弘文馆。垂拱四年,献《明堂赋》,迁著作佐郎。为酷吏所构,下狱。后贬大庾尉,复为著作佐郎,修国史。长安中,官至凤阁舍人。预修《三教珠英》。出为青州长史,丁母忧去官家居。景龙中,召为修文馆学士,喜甚,乐饮数日,卒。有《刘允济集》二十卷、《金门待诏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首。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允济。洛州巩人。弱冠举本州进士。累除著作佐郎。迁左史兼直宏文馆。长安中拜凤阁舍人。中兴初。坐与张易之款狎左授青州刺史。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允济)博学善属文,与绛州王勃早齐名,特相友善。……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济奏上《明堂赋》以讽,则天甚嘉叹之,手制褒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31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7—730 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迁家洛阳(今属河南)。武后永昌中,中贤良方正科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累迁凤阁舍人。因持正不愿谄事张易之兄弟构陷魏元忠,忤武后旨,流配钦州。中宗复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宰相,监修国史。玄宗即位,因决策诛太平公主有功,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任中书令。后因与姚崇不和,出为相州、岳州刺史。开元九年(721),又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生平详见张九龄《燕国公张公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说前后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30年,文辞俊丽,用思精密,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尤长于碑文墓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合称“燕许大手笔”。说诗朴实遒劲,贬岳州后,“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助”(《新唐书》本传)。原集30卷已佚,明人刻印《张燕公集》25卷。《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4,题1则。
唐诗汇评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洛阳。天授元年(690)应制科举,授太子校书,转右补阙,预修《三教珠英》。擢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为张易之所构,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历工、兵二部侍郎。睿宗景云二年,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玄宗印位,以定策诛大平公主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与姚崇不协,出守相、岳二州。开元九年复入相,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有《张说之文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
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其先范阳人。徙家河南之洛阳。弱冠应诏举。对策乙第。授太子校书。中宗朝历工部兵部侍郎。加宏文馆学士。睿宗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尚书左丞。罢知政事。徵拜中书令。出为相州刺史。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朔方军节度大使。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将东封。授右丞相兼中书令。致仕。在家修史。十七年复拜尚书左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追赠太师。谥曰文贞。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说)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诗法特妙。晚谪岳阳,诗益凄婉,人谓得江山之助。
《唐诗品》
燕公精藻逼人,敷华当世,文堪作拣,调亦含宫,于绮丽鲜错之中,有神悰独运之美。故时体稍变,适其旨趣。自岳州而后,声鬯益隆,华要并存,清辉四远。时称燕、许手笔,何惭何惑!惟古风凋委,差谢前流,综理遗篇,仅有《杂兴》一首,可窥曹谢,圭璋未合,良有馀恨。
诗薮
二张(按指说与九龄)五言律,大概相似于沈、宋、陈、杜,景物藻绘中,稍加以情致,剂以清空。学者间参,则无冗杂之嫌,有隽永之味。然气象便觉少隘,骨体便觉稍卑。品望之雌,职此故耶?
诗薮
燕国如《岳州燕别》、《深度驿》、《还端州》,始兴如《初秋忆弟》、《旅宿淮阳》、《豫章南还》等作,皆冲远有味,而格调严整,未离沈、宋诸公,至浩然乃纵横自得。
唐音癸签
张燕公说诗率意多拙,但生态不痴。律体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清矫后规。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宋,而声气犹有可取。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排律尚多有失粘者。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公大雅之才,虽轩昂不受羁绁,终带声希味澹之致。唯“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未免与利齿儿竞慧,特其气浑,固不类中晚。
《唐诗观澜集》
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时于坚壁中作浑脱舞。后人竭力效之,终不可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元晖,而词取排丽,深容苍态,自谢古人。惟古音璆然,有六朝遗则。名并燕、许,不独出廷硕一头。迁谪后词益以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良不虚言。
《诗学渊源》
诗以七言为胜。初尚宫体,谪岳州后,颇为比兴,感物写怀,已入盛唐,苏顾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