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蛤蜊  拼音:gé lí
1.双壳纲蛤蜊科蛤蜊属动物的统称。壳卵圆形或三角形,壳面光滑具同心环纹,呈黄褐色。斧足发达,侧扁。生活于浅海泥沙中,肉味甚美。也称为「蛤蚌」、「蛤蛎」。
2.装在屋檐下接雨的器具。
3.依照圆柱的形状而制成的木质对联。也称为「抱柱对」。
《國語辭典》:紫菜  拼音:zǐ cài
植物名。紫菜科紫菜属,产于浅海的数种紫菜属红藻。藻体紫红色,形扁平薄膜状,边缘呈波浪状。藻体可供食用。也称为「甘紫菜」。
《國語辭典》:海星  拼音:hǎi xīng
动物名。棘皮动物海星纲。身体呈星形、扁平,腕作放射状,大多五枚,但有的可达五十枚,而用腕部的管足运动,口在腹侧的中央。雌雄异体,再生能力特强。常栖息海滨岩礁间,匐行觅食,以牡蛎、蛤蜊等贝类为主食,对海水养殖有害。
《国语辞典》:浮潜(浮潜)  拼音:fú qián
1.不携带氧气筒的潜水。通常只在浅海附近,要换气时,必须浮出水面。如:「他是浮潜高手,闭气时间比别人长。」
2.头戴面镜,脚穿蛙鞋,在水面浮游或浅潜,透过呼吸管换气的一种水中活动。
《漢語大詞典》:沙蛤
一种生活于浅海泥沙中的蛤蜊。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忌桃雀蛤:“海傍有蛤,背有花纹者土人谓之花蛤,无文者谓之沙蛤。”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卷下:“西施舌一名沙蛤,大小似车螯,而壳自肉中突出,长可二寸如舌。”
《漢語大詞典》:蚝浦(蠔浦)
产牡蛎的浅海。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十一:“蠔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参见“ 蠔田 ”。
分類:牡蛎浅海
《漢語大詞典》:蚝田(蠔田)
人工养蚝的田。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蠔》:“ 东莞 新安 有蠔田,与 龙穴洲 相近,以石烧红散投之,蠔生其上,取石得蠔。”
分類:人工
《國語辭典》:贻贝(貽貝)  拼音:yí bèi
一种甲壳动物。壳三角形,表厚外黑,内有珍珠光泽,肉柱可食。
《国语辞典》:填海新生地  拼音:tián hǎi xīn shēng dì
在靠岸的浅海处填充砂土,造成的新陆地。
《国语辞典》:海成层(海成层)  拼音:hǎi chéng céng
由堆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地层。包括浅海成层、近海成层、深海成层。
《国语辞典》:贝类养殖(贝类养殖)  拼音:bèi lèi yǎng zhí
利用沿海岩礁或浅海地区,进行贝类人工养殖或繁殖保护。一般常见的种类有牡蛎、珠母贝、泥蚶等,通常是以插竹养殖、投石养殖及垂直养殖法为主。
《国语辞典》:堆积平原(堆积平原)  拼音:duī jī píng yuán
冲积平原及浅海底堆积地形,由泥、砂砾堆积而隆起的海岸平原。
《国语辞典》:小丑鱼(小丑鱼)  拼音:xiǎo chǒu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一种生活在浅海珊瑚礁附近的热带鱼。色泽鲜艳,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漢語大詞典》:海岸带
海水对陆地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平均低潮线和平均高潮线之间)、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外的浅海地带)等三个部分。
《國語辭典》:大陆架(大陸架)  拼音:dà lù jià
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为陆地向海的延伸,通常指水深二百公尺以内的海床。坡度平缓,平均坡度约为一比一千。也称为「大陆棚」、「大陆礁层」、「陆棚」、「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