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归之若水(归之若水)  拼音:guī zhī ruò shuǐ
民心归附如流水。比喻人心所向。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国语辞典》:光阴似水(光阴似水)  拼音:guāng yīn sì shuǐ
比喻岁月消逝快速如流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正是光阴似水,日月如梭,转眼间早过了新年初五。」
《国语辞典》:知水仁山  拼音:zhì shuǐ rén shān
有智慧的人,达于事理,周流无滞,所以喜欢流水的跃动;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敦厚不迁,所以偏爱山的沉稳厚重。语本《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国语辞典》:指水盟松  拼音:zhǐ shuǐ méng sōng
对著绵延不断的流水与万年长青的松树发誓。表明情谊深厚,永远不变。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四出:「章相与学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机会嘲他几句,有何不可?」
《国语辞典》:道成溜  拼音:dào chéng liū
形容说话如同滔滔不绝的流水一样。《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国语辞典》:拦蓄(拦蓄)  拼音:lán xù
以堤坝拦截、蓄积流水。如:「拦蓄河水,以备旱时之用。」
《国语辞典》:壶穴(壶穴)  拼音:hú xuè
岩石河床上,受流水与所携石块冲激漩蚀,而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洼坑。
《國語辭典》:对答如流(對答如流)  拼音:duì dá rú liú
形容思想敏捷,答话如流水般顺畅流利。《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文明小史》第五○回:「起先说的英国话,劳航芥自然对答如流。」也作「应对如流」。
《漢語大詞典》:堆积作用
指被搬运的岩石碎屑物质,因外力(流水、冰川、风、波浪、洋流等)减弱或失去搬运能力而积聚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狐听之声(狐聽之聲)
水经注·河水一《述征记》:“ 盟津 、 河津 恆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 河 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后因以“狐听之声”指冰下流水之声。 唐 林滋 《阳冰赋》:“别浦宵凝,狐听之声乍絶;迴汀晓合,虫疑之质俄生。”
《漢語大詞典》:呼啦啦
亦作“ 呼喇喇 ”。 象声词。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红楼梦第八九回:“﹝ 寳玉 ﹞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 贺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三幕第三场:“耳听得流水呼啦啦的响。”《花城》1981年第1期:“鸟群呼啦啦飞起。”
《漢語大詞典》:不语兵(不語兵)
隐语。指江河流水。因可用以淹没敌人,故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既不克,又欲增兵。 丞昭 奏曰:‘陛下有不语兵千万在左右,胡不用之。’上不悟。 丞昭 以马策指 汾 。”
《漢語大詞典》:裁云剪水(裁雲翦水)
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名擅雕龙,诗成倚马,清思裁云翦水。”
《國語辭典》:搬运作用(搬運作用)  拼音:bān yùn zuò yòng
岩石经风化后的岩屑、泥土,因风力、水力和重力等的影响,自某地方移至另一地方,称为「搬运作用」。
《國語辭典》:倒背如流  拼音:dào bèi rú liú
把文章倒著背诵,仍然能像流水一样的顺畅。比喻将书或诗文读得滚瓜烂熟。如:「说起唐诗三百首,他简直是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