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一清专案(一清专案)  拼音:yī qīng zhuān àn
民国七十三年由戒严时期警备总部主导的检肃流氓专案计画。系将有前科、记录及登记有案的流氓,依据线民提供的可靠线索及警方所蒐集證据,由警政长官召集部署开会计划行动事宜,然后由行政警察及刑事局联合展开扫荡流氓的行动。后有二清、三清等专案。
《国语辞典》:吃地面  拼音:chī dì miàn
地痞流氓在地方称霸为恶,向人敲诈勒索。如:「遇到那些吃地面的来找麻烦,要立刻报警!」
《国语辞典》:驵子(驵子)  拼音:zǎng zi
流氓、无赖。如:「他是镇上恶名昭彰的驵子。」
分类:流氓无赖
《国语辞典》:告诫书(告诫书)  拼音:gào jiè shū
警方在检肃流氓之前的一种警告文书。
《国语辞典》:大姊头(大姊头)  拼音:dà jiě tóu
1.泛指团体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女子。如:「组长的行事风格果断,是组里备受敬重的大姊头。」也作「大姐头」。
2.女性的流氓头子。如:「警方这次扫黑行动中,逮捕了大姊头。」
《漢語大詞典》:胳臂钱(胳臂錢)
旧时地方上的地痞流氓,向来该地谋生者敲诈勒索的钱财。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到 天桥 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
《漢語大詞典》:赌痞(賭痞)
以赌博为生的流氓。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他自己是一个赌痞,轮到我一出去打一点小牌,他就骂我是‘没得用的坏家伙’。”
《国语辞典》:飞天光棍(飞天光棍)  拼音:fēi tiān guāng gùn
有通天手段的地痞流氓。《西湖二集》卷二○:「还有那飞天光棍,妆成圈套,坑陷人命,无恶不作,积趱金银,此等之人,决有报应。」
《漢語大詞典》:翻天印
(1).即番天印。《封神演义》第四六回:“ 广成子 暗将翻天印往八卦仙衣底下打将下来,一声响,把镜子打碎了十九面。”后以“翻天印”指神通广大的武器。 聂绀弩 《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从最初起,到最后止,她都是个战士、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曾毓秋 《三月清明》:“我就是指望你们和我交起手来,打我一个翻天印。”
(2). 清 末对流氓团伙的一种异称。《冷眼观》第十回:“唉,他们这个党,不比那个党,我也闹不清楚,名色多呢,又叫做什么挛把,翻天印,倒脱靴。”
《漢語大詞典》:翻戏党(翻戲黨)
旧时专事玩弄圈套,骗取钱财的流氓团伙。《冷眼观》第十回:“我爽直儿告给你罢,他们都是一起翻戏党,要想把你当作生意空子做哩。”
《漢語大詞典》:把棍
光棍,流氓。 清 成瓘 《篛园日记》卷六:“ 顾氏 日知録:‘ 明 泰昌 元年,御史言京师奸宄游手,有谓之把棍者,谓之拏讹头者。’按把棍者尤害平人,今刑书已定光棍例,列于不赦之条矣,后又有泼蓑、泼靴之号。”
分類:光棍流氓
《漢語大詞典》:担徕(擔倈)
同“ 单徠 ”。 蠢货,流氓。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詑跋的单脚实村紂,呼喝的担倈每叫吼。”
分類:蠢货流氓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漢語大詞典》:赤棍
不务正业的流氓。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支赤棍 奸谋似鬼, 况青天 折狱如神。”
《國語辭典》:村泼(村潑)  拼音:cūn pō
流氓、粗野的人。《西游记》第七○回:「这野怪怎么叫声『接喏』?是那里来的这般村泼?」
分類:粗野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