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功流万世(功流万世)  拼音:gōng liú wàn shì
功业流传万代而不抹灭。《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国语辞典》:经典之作(经典之作)  拼音:jīng diǎn zhī zuò
制作美善,足以流传久远,为后世典范的作品。如:「这张唱片收集许多名家的经典之作,值得收藏。」
《国语辞典》:街头小报(街头小报)  拼音:jiē tóu xiǎo bào
在大陆地区的街头巷尾流传的小型报刊。以传播知识、趣谭,或内幕秘闻、色情暴力等消息为主。题材广泛,文字生动,深受读者欢迎。
《国语辞典》:麻衣神相法  拼音:má yī shén xiàng fǎ
五代、宋初麻衣道者流传下来的相术。《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我自小学得些麻衣神相法。你这骨格是个贵相。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也称为「麻衣相法」。
《国语辞典》:乡野传奇(乡野传奇)  拼音:xiāng yě chuán qí
流传在乡村原野的奇异鬼怪传说。
《国语辞典》:渊远流长(渊远流长)  拼音:yuān yuǎn liú cháng
比喻源头深远而流传久广。如:「中国文化渊远流长。」
《国语辞典》:中药偏方(中药偏方)  拼音:zhōng yào piān fāng
流传于民间,不见于医药著作记载的中药药方。
《国语辞典》:贻羞万年(贻羞万年)  拼音:yí xiū wàn nián
耻辱永远流传下去。如:「秦桧、蔡京的恶行,足以贻羞万年。」
《国语辞典》:扬名后世(扬名后世)  拼音:yáng míng hòu shì
名声流传于后代。《文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国语辞典》:扬名立万(扬名立万)  拼音:yáng míng lì wàn
名声流传于万世。
《国语辞典》:永传不朽(永传不朽)  拼音:yǒng chuán bù xiǔ
永远流传而不磨灭。南朝梁。简文帝〈吴兴楚王神庙碑〉:「太守元景仲稽诸古典,于兹往烈,永传不朽。」也作「永垂不朽」、「永存不朽」。
《国语辞典》:永存不朽  拼音:yǒng cún bù xiǔ
永远流传而不磨灭。《三国志。卷八。魏书。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书》:「遗风馀爱,永存不朽。」也作「永垂不朽」、「永传不朽」。
《国语辞典》:英烈千秋  拼音:yīng liè qiān qiū
英勇壮烈的绩业流传万世。如:「台湾抗日志士为保卫乡土而牺牲,英烈千秋,永传后世。」
《国语辞典》:车鼓弄(车鼓弄)  拼音:chē gǔ nòng
台湾一种载歌载舞的小戏。系由大陆地区花鼓流传至闽南,再传至台湾,结合当地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演变成的歌舞小戏。「车」在闽南语里有「翻」或「舞」的意思,「弄」有舞蹈的意思。车鼓的表演不限场地大小,演员以小丑和小旦为主,有时另加副旦,但通常以「二小」为一组,做为基本的表演形式,可数组或轮番演出。角色造型亦无严格限制。戏目取材于民谣故事,音乐主要是闽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调,如〈桃花过渡〉、〈五更鼓〉、〈牵红姨〉等。也作「车鼓阵」。
《国语辞典》:黄腔(黄腔)  拼音:huáng qiāng
1.传统戏曲的腔调。原指流传于江西宜黄的地方戏曲腔调,清代后,乱弹、京剧中所谓之二黄,即指宜黄腔而言。因南人「二」、「宜」字音相近,讹宜为二,而称二黄,简称黄腔。
2.戏曲上指演员唱戏时腔调不标准。也作「荒腔」。
3.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言语。如:「那个人时常喜欢开黄腔,惹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