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出使  拼音:chū shǐ
1.出任驻外使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其夫出使北边,他是个女人,那能凑得许多价钱?」
2.派遣使臣。汉。班固 匈奴和亲议:「先帝圣德远览,瞻前顾后,遂复出使,事同前世。」
《漢語大詞典》:选差(選差)
选择派遣。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 李定 ﹞等选差悍吏 皇遵 ,将带吏卒,就 湖州 追摄,如捕寇贼。”
分類:选择派遣
《漢語大詞典》:临遣(臨遣)
临轩派遣。《汉书·元帝纪》:“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 褒 等十二人循行天下。” 宋 朱熹 《与周丞相札子》:“深念此行若当前日奏对之时便蒙临遣,则受命引道,无所復辞。”
分類:派遣
《漢語大詞典》:命将(命將)
任命将帅;派遣将帅。晋书·陆机传:“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凌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清史稿·礼志九:“ 雍正 七年,定命将前一日告庙。”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驻外国处理交涉事务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信使  拼音:xìn shǐ
奉命传递讯息、信函的使者。《南史。卷六四。徐文盛传》:「文盛深德景,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
《國語辭典》:专人(專人)  拼音:zhuān rén
专门负责、办理某项事物的人。如:「专人接送」、「这件事有专人负责。」
《漢語大詞典》:分遣
分别派遣。史记·大宛列传:“ 騫 因分遣副使使 大宛 、 康居 、 大月氏 、 大夏 ……及诸旁国。”宋史·太宗纪二:“是月,都城大疫,分遣医官煮药给病者。”《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其餘随从返京的下人,各分赏五七千银子不等,嘱他慎勿声张,分遣回籍去。”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在 湖南 剩下的少数政治部人员在九月尾上,索性通统移到了 汉口 来。附属着的党红会也分遣到 武汉 各军的军医处服务去了。”
《漢語大詞典》:遣官
派遣官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 廖恭敏 为刑部左侍郎,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但令抚按及按察司,自清刑狱,其遣官俟丰年再议。”
分類:派遣官员
《國語辭典》:武官  拼音:wǔ guān
1.武职官员。相对于文官而言。
2.专指驻外使馆的武职官员。多由三军军官中选派,担任军事性职务。
《國語辭典》:国书(國書)  拼音:guó shū
派遣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给外国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节卸任时,向该国元首呈递的辞别信。前者称为「到任国书」,后者称为「辞任国书」。
《國語辭典》:特遣  拼音:tè qiǎn
特地派遣。如:「特遣部队」。
《漢語大詞典》:遣将(遣將)
谓派遣将领。《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杜伏威 想道:‘我只读得召将的神咒,不曾见甚遣将的法儿,怎么打发得他去?’”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列国有罪,则遣将征之,是近於弭兵矣。”亦指调遣人员。《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好奴才,使你怎的不动,又坐坛遣将儿,使了那箇奴才去了?”
《國語辭典》:专使(專使)  拼音:zhuān shǐ
为专办某事而特派的使节。唐。白居易〈与吐蕃宰相钵阐布敕书〉:「又缘自议三州已来,此亦未发专使。」
分類:派遣使者
《國語辭典》:间谍(間諜)  拼音:jiàn dié
1.挑拨、离间。元。兰楚芳〈愿成双。春初透套。出队子曲。么篇〉:「看看的挨不过如年长夜,好姻缘恶间谍。」《宋元戏文辑佚。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搅间的胡间谍,相嫉妒,斗合闲是非。」
2.受过特种训练,潜伏于对方组织内蒐集情报,或从事颠覆活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