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的南侧,纳湘、资、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而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夏季洪水期间湖面较大,冬季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为淡水养殖渔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国语辞典》: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拼音:dàn dé yī piàn jú pí chī,qiě mò wàng le dòng tíng hú
(谚语)洞庭湖盛产橘子,所以吃了橘子,便想起洞庭湖。比喻得了好处而不忘本。《金瓶梅》第四回:「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好消息。不要交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西门庆道:『但得一片橘皮吃,且莫忘了洞庭湖。』」
《漢語大詞典》:洞庭湖平原
两湖平原的南部。在湖南省北部。由洞庭湖水系湘江等冲积而成。湖区多围湖造田形成的圩田。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淡水鱼区。
《國語辭典》:五湖  拼音:wǔ hú
湖泊名:(1)太湖。《国语。越语下》:「战于五湖。」唐。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漢語大詞典》:重湖
洞庭湖 的别称。 湖南 洞庭湖 南与 青草湖 相通,故称。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星沙初下,望 重湖 远水,长云漠漠。”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 重湖 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贺锦斋 《西江月》词:“莫道 重湖 似海深,未抵寃仇一半。”
《漢語大詞典》:二湖
指 洞庭湖 。 洞庭湖 由 青草 洞庭 二湖组成,故称。 唐 吕温 《岳阳怀古》诗:“ 二湖 豁南寖,九派驶东流。” 宋 孔武仲 《湖山亭》诗:“天外微茫二湖合,波心縹緲一峰青。”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洞庭湖》:“﹝ 洞庭湖 ﹞或谓之 重湖 。 重湖 者,一湖之内,南名 青草 ,北名 洞庭 ,有沙洲间之也。”
《國語辭典》:洞庭  拼音:dòng tíng
1.广大的庭宇。指天地。《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唐。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洞之洞庭也。」
2.湖泊名:(1)在今湖南省北部。参见「洞庭湖」条。(2)太湖的旧称。参见「太湖」条。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的南侧,纳湘、资、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而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夏季洪水期间湖面较大,冬季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为淡水养殖渔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國語辭典》:太湖  拼音:tài hú
湖泊名。跨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约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东溢为黄浦、吴淞诸水,分注于长江。濒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间的重要农作地带。旧称为「洞庭」、「震泽」。
分類:太湖震泽
《國語辭典》:君山  拼音:j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苏省江阴县北,俯临长江,设有炮台,为江防要地。(2)位于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洞庭湖中。也称为「湘山」、「洞庭山」。(3)位于安徽省盱眙县东北。也称为「军山」。(4)位于江西省宜黄县东。也称为「军山」、「军峰山」。(5)荆南山的别名。参见「荆南山」条。
《漢語大詞典》:湖湘
湖南省 洞庭湖 和 湘江 地带。常用来代指 湖南 。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奉圣旨, 岳飞 已平 湖 湘 。”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十二:“旧曲新诗压教坊,缕衣垂白感 湖 湘 。” 陈家英 《有怀秀元三妹北洋女师范即次其韵》:“ 湖 湘 词祖推骚体, 江 左门才数 谢 家。”
《國語辭典》:巴陵  拼音:bā líng
1.山名。参见「巴陵山」条。
2.郡名。参见「巴陵郡」条。
《國語辭典》:黄陵(黃陵)  拼音:huáng líng
1.黄帝陵寝所在。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为陕北著名的古迹和风景区。
2.山名。位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湘水由此入湖,山上有黄陵庙,相传舜二妃之墓在其上。
《漢語大詞典》:黄陵庙(黄陵廟)
(1).庙名。传说为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之庙,亦称 二妃庙 ,在 湖南省 湘阴县 之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水西流,逕 二妃庙 南,世谓之 黄陵庙 也。” 唐 郑谷 《鹧鸪》诗:“雨昏 青草湖 边过,花落 黄陵庙 里啼。” 清 吴伟业 《南风》诗:“ 九疑 望断 黄陵庙 ,曾共 湘灵 拂五絃。”
(2).庙名。即 黄牛庙 。《瞭望》1991年第52期:“ 唐宣宗 大中 九年(八五五年), 黄牛庙 重修扩建。大约是考虑到 大禹 致力于疏导江河,终于使天下黎民得享景福,重修者将原庙的主祭神改为 禹王 ,并将庙名改为 黄陵庙 。”参见“ 黄牛庙 ”。
《漢語大詞典》: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阳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树,赭其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风於此。”
(2).山名。即 黄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湘阴县 ﹞ 黄陵山 ,县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志》谓之 青草山 , 孔颖达 以为 湘山 也。”
《漢語大詞典》:龙堆(龍堆)
(1). 白龙堆 的略称。古 西域 沙丘名。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龙堆 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 汉 家不为也。” 李轨 注:“ 白龙堆 也。”周书·异域传序:“是知鴈海 龙堆 ,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内外也。”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四:“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 龙堆 月照营。”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 龙堆 。”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为语将军休逸乐, 龙堆 千里尚胡尘。”参见“ 白龙堆 ”。
(2).即 金沙洲 。 洞庭湖 中洲名。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 蛟室 拥 青草 , 龙堆 隐 白沙 。” 仇兆鳌 注:“《一统志》: 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龙堆 ,延袤数里。” 元 傅若金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诗:“ 洞庭 秋气满 龙堆 ,为客偏惊节序推。”
(3).喻指长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國語辭典》:玄石  拼音:xuán shí
1.黑色的石头。常用做碑石。《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骚赋,系玄石而沉之。」《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2.磁铁的别名。参见「磁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