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洗浆
砧杆
洗衣板
钱板儿
棒棰
搓板
《漢語大詞典》:洗浆(洗漿)
亦作“ 洗糨 ”。 指洗衣服与浆衣服。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这一宗是个开洗糨铺的,把人的好衣服或是洗白,或是 高丽 復生縑丝,他着那铁熨斗都熨破了。”《说岳全传》第四六回:“他夫妻两个……饮食全无措办,只靠 王氏 与这些小番们缝补缝补,洗浆洗浆,觅些来糊口。” 沙汀 《兽道》:“ 魏老婆子 拖着湿漉漉的两手站立起来。她已经看见她们,吃了一惊,立刻停止了洗浆衣服。”
分類:洗衣衣服
《国语辞典》:砧杆  拼音:zhēn gān
旧时洗衣,用来捣衣的棒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郑生索性把酒壶在广明头上似砧杆搥衣一般,连打数十下。」
《国语辞典》:洗衣板  拼音:xǐ yī bǎn
1.洗衣服用的板子。多呈长方形,表面有平行或弧形刻纹。
2.戏谑女人胸部扁平。多含贬义。
《国语辞典》:钱板儿(钱板儿)  拼音:qián bǎn ér
1.放置铜钱的木板,上面刻有大小不同行排列的楞槽,可以将大小不同的辅币分类。
2.搓洗衣服的用具,形状像放置铜钱的木板,但所刻的楞,比较窄密。也称为「搓板儿」。
《漢語大詞典》:棒棰
(1).捶打用的木棒。多在洗衣时用以捶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説声未了,早跑出四五个鸦头,手里都拿着门閂棒棰,打将出来。”
(2).方言。指人参。《东北人民抗日歌谣·早把鬼子打回东洋去》:“小妹妹,小妹妹,咱俩上山挖棒棰……咱们的棒棰多么好,吃了浑身长力气。” 大群 《小矿工》:“我听说他在二十岁那年,一怒把蒙奸住的蒙古包,给纵火烧掉了,跑到山里挖‘棒棰’,后来就参加了抗 日 。”
《國語辭典》:搓板  拼音:cuō bǎn
供洗衣用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