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洋芋
洋油
洋银
洋相
洋羡
洋文
洋头
洋税
洋式
洋商
洋泉
洋琴
洋钱
洋气
洋禁
《國語辭典》:洋芋  拼音:yáng yù
马铃薯的别名。参见「马铃薯」条。
《國語辭典》:洋油  拼音:yáng yóu
煤油。
《國語辭典》:洋银(洋銀)  拼音:yáng yín
为铜五十、镍二十五、锌二十五的合金。色白而不生锈,多用以制造装饰品或器具,由德国人发明。也称为「德国银」、「洋白铜」。
分類:洋钱
《國語辭典》:洋钱(洋錢)  拼音:yáng qián
银币的俗称。因式样是由国外传入中国,故称为「洋钱」。《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把十六块洋钱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國語辭典》:洋相  拼音:yáng xiàng
比喻丑态或可笑的模样。如:「我昨天在路上跌了一跤,真是出尽洋相。」
《國語辭典》:出洋相  拼音:chū yáng xiàng
出丑、闹笑话。如:「他好表现,却不自量力,结果出洋相、栽跟头。」
分類:出丑
《漢語大詞典》:洋羡(洋羨)
丰富有馀。 唐 张说 《故洛阳尉马府君碑》:“且有后命,为 河西 营田判官,物土穡人,藁穀洋羡。”羡,一本作“ 羡 ”。
分類:丰富富有
《國語辭典》:洋文  拼音:yáng wén
俗称外国语文。《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怀里取出小白纸的名片,上面尽是洋文。毓生一字也不认得,红了脸不好问。」
《漢語大詞典》:洋头(洋頭)
(1).方言。田间。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三出:“小二,去洋头看,怕有人来偷鸡。” 钱南扬 校注:“当作‘垟’。 温州 方言田间叫‘垟’,至今犹然。”
(2).指西式发型。 冯德英 《苦菜花》第九章:“那 马排长 被绑着押在门旁,洋头乱七八糟,像个丧家狗一样。”
《漢語大詞典》:洋税
旧时国家征收的进口关税。 清 曾国藩 《新造轮船折》:“臣奏请拨留洋税二成,以一成为专造轮船之用。”
《國語辭典》:洋式  拼音:yáng shì
欧美的式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床当中一叠放了两个粉红色外国绸套的洋式枕头,床前是一张外国梳妆台。」也作「西式」。
《漢語大詞典》:洋商
(1).鸦片战争前, 厦门 、 广州 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讲到那枝孔雀花翎的贵重……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纔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传集怡和行 伍绍荣 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
(2).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茅盾 《子夜》五:“可是成绩在那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洋泉
洋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时 方君 已死,其子孙不能守,谋并其姓名而鬻之。问其直,曰:‘洋泉一百二十。’”参见“ 洋钱 ”。
分類:洋钱
《國語辭典》:洋钱(洋錢)  拼音:yáng qián
银币的俗称。因式样是由国外传入中国,故称为「洋钱」。《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把十六块洋钱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國語辭典》:洋琴  拼音:yáng qín
乐器名。参见「扬琴」条。
《國語辭典》:扬琴(揚琴)  拼音:yáng qín
乐器名,击弦乐器。明末由中东、波斯(伊朗)一带传入中国。以木为盒,如扇面状,上张铜丝或钢丝为弦,以琴竹敲击发声。亦称为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一般多为四桥半,四个八度,普遍使用于民族器乐合奏。
《國語辭典》:洋钱(洋錢)  拼音:yáng qián
银币的俗称。因式样是由国外传入中国,故称为「洋钱」。《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把十六块洋钱拿出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國語辭典》:洋气(洋氣)  拼音:yáng qì
西洋的风格或习俗。如:「他讲话时喜欢夹杂英语,真是洋气十足。」
《漢語大詞典》:洋禁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清史稿·世宗纪:“辛丑,开 闽省 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