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冰洋
浮洋
飘洋
夏洋
洋务
洋铁
洋纱
洋车
洋鼓
洋教
洋台
洋街
洋炮
洋炮
洋普
《国语辞典》:冰洋  拼音:bīng yáng
结成坚冰的海洋。如:「北极冰洋」。
分类:海洋
《韵府拾遗 阳韵》:浮洋
顾瑛诗旌旗倒影摇扶桑指挥铁马东浮洋
《國語辭典》:飘洋(飄洋)  拼音:piāo yáng
渡过海洋。如:「我的祖先从大陆飘洋过海,来到台湾定居。」也作「漂洋」。
分類:远行
《國語辭典》:漂洋  拼音:piāo yáng
渡過海洋。如:「他不畏艱辛,漂洋過海找尋親人。」也作「飄洋」。
分類:渡过海洋
《骈字类编》:夏洋
唐 戴叔伦 过故人陈羽山居 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國語辭典》:洋务(洋務)  拼音:yáng wù
旧称交涉及仿效西方的事务。《文明小史》第二回:「原来柳知府一心只想笼络外国人,好叫上司知道说他讲求洋务。」
《國語辭典》:洋铁(洋鐵)  拼音:yáng tiě
1.表面镀上一层锡的铁皮。不易生锈,多用于罐头工业上。也称为「镀锡铁」。
2.表面镀上一层锌的铁皮。不易生锈。也称为「镀锌铁」。
分類:旧称
《國語辭典》:洋纱(洋紗)  拼音:yáng shā
1.旧时称机器织成的棉纱。相对于本国土法纺织者而言。
2.一种最细的棉纱织成的布。质地轻薄,适合制作夏服。
《國語辭典》:洋车(洋車)  拼音:yáng chē
前有两根长杆,利用人力拖拉载人的车子。也称为「黄包车」、「人力车」。
分類:用人
《國語辭典》:人力车(人力車)  拼音:rén lì chē
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座的车。有二大车轮及可容一人的车箱,由车夫以两手分挽左右车辕拖拉奔行,为较早时期载人的交通工具,现已罕见。也称为「黄包车」、「洋车」。
《漢語大詞典》:洋鼓
西洋式的鼓。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每天下课以后,我们背着洋鼓洋号,到广场上吹打。”
分類:西洋洋式
《漢語大詞典》:洋教
指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基督教。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商夸洋籍民洋教,时事年来多怪异。” 吴组缃 《山洪》二五:“你舅舅不是叫你下半年进那个 芜湖 搬来的吃洋教的学堂么?”
《漢語大詞典》:洋台(洋臺)
阳台。楼房的小平台,有栏杆,供晒衣服、乘凉等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二)》:“从 杏珍 之箱箧中发现他人寄与之情书一封,原文云:‘……早晨等在洋台上,看你开门,我多看见你芳影,很是快活。’” 茅盾 《虹》十:“通到洋台上的一扇门开着,颀长的一个男子倚在门旁,脸儿向外。”
《漢語大詞典》:洋街
旧时指西式的街道。《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瞿大老爷 新公馆在洋街西头第二条衖堂。”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在 成都 城的中央修了一条半西式的二层楼的洋街。”
分類:西式街道
《漢語大詞典》:洋炮(洋礮)
亦作“洋砲”。
(1).旧时对火炮的称呼。区别于老式的发射石头、铁弹丸的炮。 王闿运 《陈夷务疏》:“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礮者,至蠢之器也。”《中国歌谣资料·三月雪》:“土枪洋炮扛上肩。”
(2).方言。匣子枪。 鲁迅 《呐喊·阿Q正传》:“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 土谷祠 。”
(3).方言。鸟枪。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真的找来一只老洋炮。可是 赵三 还从没用过枪。晚上 平儿 睡了以后 王婆 教他怎样装火药,怎样上炮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匣枪不会使,摆弄过洋炮。”
《漢語大詞典》:洋炮
见“ 洋炮 ”。
《骈字类编》:洋普
宋史乐志天人和同恩泽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