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美、英、法、加拿大、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丹麦、冰岛、义大利、葡萄牙等十二个原始缔约国所订立的公约,后有希腊、土耳其、西班牙、德国……等十六国相继参加,共计二十八国。其目的是针对独立国协共产势力实行集体防禦政策,该条约的第五条款规定,任何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即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必须共同抗禦和支援。但这项条款一直到冷战结束都没有被动用。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háng xiàn
联络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航线。目的是使北美东部和欧洲取得海运和空运的来往,是世界最繁忙的一条航线。约位在北纬四十度至五十度间,伦敦和纽约为此航线两端的最大商港。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洋流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yáng liú
位于北大西洋的暖流,自北美墨西哥湾往东北流,可达北极海。水温特高,流速亦强,温暖的海水使地处高纬度的北欧沿岸,海水冬不结冰,当地居民因而得以利用此洋流靠海为生。
《国语辞典》: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拼音:běi yáng shuǐ shī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海军官校。光绪六年(西元1881)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民国名人黎元洪、张伯苓均为该校毕业生。
《国语辞典》: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武备学堂)  拼音:běi yáng wǔ bèi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陆军士官学校。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锟等均由该校毕业。
《国语辞典》:太平洋盆地  拼音:tài píng yáng pén dì
Pacific Basin
指太平洋经济盆地。范围包括美、日、加、澳、纽五个先进工业国及新、马、泰、菲、印尼东协五国,再加上台湾、韩国与香港。
《国语辞典》: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  拼音:yáng jīng bāng yīng yǔ
洋泾浜,旧上海租界地名。「浜」特定读成ㄅㄤ。洋泾浜英语原指旧时在该地区的洋行职员、小贩、人力车夫等混杂上海话的蹩脚英语。后泛指不纯正的英语。如:「你以为会说几句『开毕登』、『那摩温』的洋泾浜英语,就了不起了?」也作「洋泾滨英语」。
《国语辞典》:北洋机器局(北洋机器局)  拼音:běi yáng jī qì jú
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由崇厚聘请英国人所建的兵工厂,后由李鸿章接办加以扩大,改称为「北洋机器局」。于八国联军时被燬。
《国语辞典》:拆穿西洋镜(拆穿西洋镜)  拼音:chāi chuān xī yáng jìng
(谚语)比喻识破骗局,揭发真相。如:「他这种骗人的手段,并不高明,一下就被我们拆穿西洋镜了。」
《国语辞典》:海洋生态系(海洋生态系)  拼音:hǎi yáng shēng tài xì
海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组合。以藻类为主要生产者,消费者则包括贝类、虾、鱼、龟及水生哺乳动物等。通常依海水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沿岸区和远洋区。
《国语辞典》: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  拼音:hǎi yáng chén jī wù
沉没堆积在海底的物质。也称为「海底沉积物」。
《国语辞典》:大西洋时代(大西洋时代)  拼音:dà xī yáng shí dài
十六世纪欧洲的海外探险和拓殖,使得大西洋沿岸国家取代了地中海周围的势力,成为左右欧洲的主要力量,史称为「大西洋时代」。
《国语辞典》: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  拼音:dà xī yáng xiàn zhāng
西元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四日,罗斯福、邱吉尔在大西洋美军军舰会谈后,发表两国共同宣言,美国当时尚未参战。全文分八项,主要包含反对侵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自由与未来建立全面性安全体系的愿望等。
《国语辞典》: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拼音:běi dà xī yáng gōng yuē zǔ zhī
西元一九四九年四月四日所成立的一个组织。目的在抵抗前苏联共产势力,共同防卫西欧安全。英文简写为NATO。简称为「北约」、「北约组织」。苏联解体后,北约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
《国语辞典》:晏公老儿下西洋(晏公老儿下西洋)  拼音:yàn gōng lǎo ér xià xī yáng
(歇后语)己身难保。意谓处境危险,自顾不暇。《醒世姻缘传》第一一回:「你这些欺心的奴才们!晏公老儿下西洋,己身难保,还敢替别人告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