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洋学堂
洋囡囡
洋奴
洋派
洋盘
洋泡泡
洋篷
洋片
洋票
洋铺子
洋枪
洋霉疮
洋枪队
洋取灯
洋伞
《漢語大詞典》:洋学堂(洋學堂)
旧指始于近代的新式学校。 洪深 《劫后桃花》五:“小姐在洋学堂念书行了;这个种花的事,得有真本领的,你不行。” 巴金 《家》三一:“这都是给洋学堂教坏了的。我原说不要把子弟送进洋学堂,你们总不听我的话。”
《漢語大詞典》:洋囡囡
方言。即洋娃娃。 丁玲 《母亲》三:“前边有打鼓鼓的,我们前边去,我们摆家家年,看 玉哥哥 要偷我们洋囡囡了。”亦作“ 洋囝囝 ”。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参见“ 洋娃娃 ”。
分類:方言
《國語辭典》:洋娃娃  拼音:yáng wá wa
用布、塑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的人形玩偶。因为多作成外国幼儿的形状,故称为「洋娃娃」。
《國語辭典》:洋奴  拼音:yáng nú
骂人的话。指崇洋媚外、甘受外国人驱使的人。
《國語辭典》:洋派  拼音:yáng pài
沾染西洋人的习气或作风。
《漢語大詞典》:洋盘(洋盤)
方言。指不精明不内行容易被人愚弄的人。《负曝闲谈》第九回:“且説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 孙 ,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六:“我才不来呕这口闲气,花这路冤钱,让那只寡老背地里笑我是洋盘。”
《漢語大詞典》:洋泡泡
薄橡皮制成的玩具,充气后鼓起成球状。 茅盾 《烟云》二:“妈妈说,买一个洋泡泡,给宝宝。” 聂绀弩 《论行李》:“行李,无论里面是不是黄金美钞,珍珠宝贝;但总不是吹胀了的洋泡泡,是不必谈的。”
《國語辭典》:洋篷  拼音:yáng péng
旧时航行长江的外人轮船,因为船期不定,常在岸边设置临时房舍,以供乘客候船时休息或住宿之用。因为是外人经营,故称为「洋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恐怕下水船到得早,最好是今日先到洋篷上去住著。」
《漢語大詞典》:洋片
(1).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外国人是个什么样子,我兄弟还是小时候在洋片子上瞧见过两次。” 阿英 《闲话“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洋片’, 北京 又叫‘拉大片’。”
(2).指幻灯片。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四章:“我还要厂工会经常编时事快报,拉时事洋片,画政治图画。”
《漢語大詞典》:洋票
旧指洋行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纸币。 清 刘铭传 《请开铁路以图自强疏》:“如有铁路,收费足以养兵,则釐卡可以酌裁,并无洋票通行之病。” 阿英 《流离二·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乡人上街卖米的照例的不肯收用洋票。”
《漢語大詞典》:洋铺子(洋鋪子)
以出售洋货为主的商店。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國語辭典》:洋枪(洋槍)  拼音:yáng qiāng
武器名。用火药发射子弹射击。由西洋传入我国,故称为「洋枪」。《老残游记》第四回:「那强盗抢过之后,打著火把出城,手里拿著洋枪,谁敢上前拦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几十匹马,骑马的都是武官,一个个手里拿著六响的洋枪,或雪亮的钢刀。」也作「洋鎗」。
分類:西式枪支
《漢語大詞典》:洋霉疮(洋黴瘡)
杨梅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癘即大麻风及洋霉疮,均以治胃为急。”亦省称“ 洋霉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人身图说〉后:“杨梅疮者, 宋 竇汉卿 《疮疡全书》名医类案谓之霉疮。据此书,洋有之,应曰洋霉。”参见“ 杨梅疮 ”。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漢語大詞典》:洋枪队(洋槍隊)
清 政府勾结 美 、 英 、 法 侵略者为镇压 太平天囯 而组建的武装部队,使用洋枪洋炮。 清 王韬 《弢园老民自传》:“其最要者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
《漢語大詞典》:洋取灯(洋取燈)
方言。火柴。《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外国洋人叹十声》:“洋鬼子要通商嘆了九声,洋货行洋药行还有洋取灯。”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秋千》:“他在 张岗 街上开了一个小杂货店,起先就卖些针头线脑,火绒洋取灯。”
分類:方言火柴
《國語辭典》:洋伞(洋傘)  拼音:yáng sǎn
由西洋传入的伞。用铁或钢等制成骨架,布或绸等制成伞面。今专指遮太阳用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