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泾渭不分(泾渭不分)  拼音:jīng wèi bù fēn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后以泾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坏混杂不明。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薰莸无辨,泾渭不分。」《清史稿。卷二四四。李森先传》:「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泾渭不分,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国语辞典》: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  拼音:yáng jīng bāng yīng yǔ
洋泾浜,旧上海租界地名。「浜」特定读成ㄅㄤ。洋泾浜英语原指旧时在该地区的洋行职员、小贩、人力车夫等混杂上海话的蹩脚英语。后泛指不纯正的英语。如:「你以为会说几句『开毕登』、『那摩温』的洋泾浜英语,就了不起了?」也作「洋泾滨英语」。
《国语辞典》:泾川县(泾川县)  拼音:jīng chuān xiàn
县名。位于今甘肃省。在平凉市东,当陇山、横岭断绝处。滨泾河南岸,扼西安至兰州的主要公路。高粱、粟、黍为主要农产。县境西汭河畔有西王母庙,相传周穆王驾八骏会西王母于瑶池,即是此地。
《國語辭典》:清渭浊泾(清渭濁涇)  拼音:qīng wèi zhuó jīng
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渭,甘陕境内的两条河。清渭浊泾指清澈的渭水和浑浊的泾水。《文选。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后比喻明辨是非,善恶分明。也作「浊泾清渭」。
分類:泾水渭水
《骈字类编》:青泾(青泾)
水经注卢龙东越青泾至凡城二百许里
《分类字锦》:泾沥棋布(泾沥棋布)
见横塘注
分类:水利
《骈字类编》:泾灵(泾灵)
唐书吐蕃传朱泚之乱吐蕃请助讨贼诏右散骑常侍于颀持节慰抚太常少卿沈房为安西北廷宣慰使以报之浑瑊用论莽罗兵破泚将韩旻于武亭川初与虏约得长安以泾灵四州畀之会大疫虏辄引去及泚平责先约求地天子薄其劳第赐诏书偿结赞莽罗等帛万匹于是虏以为怨
《骈字类编》:泾濮(泾濮)
拾遗录譬诸金玉烟埃不能埋其坚贞比之泾濮淄渭不能混其澄澈
《骈字类编》:泾漆(泾漆)
史记匈奴传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骈字类编》:泾岐(泾岐)
唐书裴守真传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泾岐有隋世番户子孙数千家司农卿赵履温奏籍为奴婢充赐口子馀曰官户以恩原为番户且今又子孙可抑为贱乎履温倚宗楚客执辩于廷子馀执对不挠遂诎其议
《骈字类编》:泾渠(泾渠)
元史河渠志泾渠者在秦时韩使水工郑国说秦凿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于洛三百馀里以溉田号郑渠
《韵府拾遗 叶韵》:泾歙(泾歙)
后汉书郡国志丹阳郡泾歙
《骈字类编》:泾粟(泾粟)
宋史太祖纪乾德二年灵武饥转泾粟以酿
《骈字类编》:泾台(泾台)
明一统志泾台在平凉府保岩山之颠可望百馀里云雾生于足下
《國語辭典》:泾渭分明(涇渭分明)  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后比喻是非好坏区别得非常清楚。《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
分類:二水清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