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听微决疑(聽微決疑)
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史记·循吏列传:“ 李离 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
《漢語大詞典》:眼错不见(眼錯不見)
方言。谓一时没注意到。红楼梦第九四回:“这不是奇事吗?刚纔眼错不见就丢了,再找不着。”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白天到树林子里玩,一个眼错不见,他就爬到树上,坐到横枝上。”《花城》文艺专辑1981年第4期:“眼错不见, 王雷 把 皮 徐 两匹坐骑上的四捆柴掀了下来。”亦省作“ 眼不见 ”。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的一件新大红猩猩氊的斗篷放在那里,谁知眼不见他就披上了。”
《國語辭典》:寻章摘句(尋章摘句)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
1.读书时只知摘录漂亮词句,而不深入研究。《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馀閒,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也作「摘句寻章」。
2.写作时,只知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而不讲究创造性。唐。李贺 南园诗十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也作「摘句寻章」。
《國語辭典》:修饰边幅(修飾邊幅)  拼音:xiū shì biān fú
修整布帛边缘,使无不齐。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國語辭典》:新闻人物(新聞人物)  拼音:xīn wén rén wù
具有新闻价值,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人物。
《国语辞典》:明章之治  拼音:míng zhāng zhī zhì
汉明帝、章帝时,崇尚儒术,注意吏治,奖励农桑,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民生富足,为东汉的治世,史称为「明章之治」。
《国语辞典》:留心用意  拼音:liú xīn yòng yì
用心注意。《红楼梦》第五二回:「我赶忙接了镯子,想了一想: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争胜要强的。」
分类:用心注意
《国语辞典》:令人瞩目(令人瞩目)  拼音:lìng rén zhǔ mù
引起人的注意,多用于表现优异或特殊的人物或事件。如:「这位网坛的后起之秀在球场上表现优异,颇令人瞩目。」
《国语辞典》:媒体造势(媒体造势)  拼音:méi tǐ zào shì
利用举办活动以引起新闻媒体注意,以达到宣传目的。
《国语辞典》:十目十手  拼音:shí mù shí shǒu
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均受到众人的监视注意,不可不慎。参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条。宋。陈亮〈谢郑侍郎启〉:「一死一生,足累久长之福;十目十手,具知来历之非。」
《国语辞典》:抢尽锋头(抢尽锋头)  拼音:qiǎng jìn fēng tou
非常出色而吸引所有的注意。如:「那部电影在本届影展中获得最多奖项,真是抢尽锋头了。」
《国语辞典》:街头运动(街头运动)  拼音:jiē tóu yùn dòng
具有共同理念的人,为引起社会注意,以达到某种目的而在街头从事的活动。如无住屋团体所办夜宿台北街头的活动。
《国语辞典》:离不开眼儿(离不开眼儿)  拼音:lí bù kāi yǎn ér
随时需人加以注意照顾。如:「刚学走路的幼儿,一点也离不开眼儿。」
《国语辞典》:拉长耳朵听(拉长耳朵听)  拼音:lā cháng ěr duo tīng
表示非常注意听。《文明小史》第二回:「起先那矿师还拉长了耳朵听,有时也回答他两句。」
分类:注意
《国语辞典》:烂泥防有刺(烂泥防有刺)  拼音:làn ní fáng yǒu cì
比喻危险常隐藏在不被注意的地方,要小心谨慎。如:「你别太得意,常言道:『烂泥防有刺』,还是小心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