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呆(發呆)  拼音:fā dāi
心里想著事情而出神的样子。如:「他不知在想什么,话也不说,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也作「发呆」。
《國語辭典》:发呆(發獃)  拼音:fā dāi
心里在想事情而出神,显现痴呆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吃了自己的清水白米饭,管别人的閒事,这不是发了呆?」《文明小史》第四○回:「你莫非遇见了什么邪魔?不然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发呆?」也作「发呆」。
《漢語大詞典》:关顾(關顧)
(1).谓注意地看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日》:“主时时关顾他(指妖魔),看见他总是古古怪怪迷惑人,缠捉人,主因请天父上主皇上帝逐他。” 王少堂 《武松》第六回:“﹝那人﹞正同账桌上老板闲话,眼光关顾住对过阶沿下面。”
(2).关心照顾。 陈白尘 《无声的旅行》:“对于她的关顾应该有相当的回报才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一章:“一家有事,大家关顾,也是人之常情。”
《漢語大詞典》:抚尺
醒木。曲艺演员表演时用以拍桌子以引起听众注意的木块: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漢語大詞典》:盯住
逼近某人,紧盯某人。例如:太多的债主在盯住他逼债。
集中或显著地注意。例如:他的蓝眼睛锐利而热切地盯住将军。
《漢語大詞典》:批复
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答复
上级答复下级请示的事项,是常用的军用文书之一
《漢語大詞典》:签条(簽條)
(1).贴在卷轴及书籍封面上的字条。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吾为题《革命军》签条。”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序文我想还是请 建功兄 写一写。签条则请 兼士 。” 巴金 《家》十一:“祖父方才给我的一本线装书,我看了封面上白纸签条的题名《刘芷唐先生教考戒淫浅训》就觉得头痛。”
(2).写有文字、贴在封套正中的纸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便过去,见已套好了一大叠帖子,签条也粘好了,旁边一本簿子,开列了人名,我便照写了。”
(3).由主管人批注意见的纸片。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他拿起茶几上的一支粗大的红蓝铅笔准备要在签条上写,‘一万五千块钱,可够吧?唵?’”
《漢語大詞典》:检幅(檢幅)
修整边幅。指注意细节。新唐书·温廷筠传:“ 彦博 裔孙 廷筠 ,少敏悟,工为辞章,与 李商隐 皆有名,号‘ 温 李 ’。然薄於行,无检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 安庆 戴生 ,少薄行,无检幅。”
《國語辭典》:禹行舜趋(禹行舜趨)  拼音:yǔ xíng shùn qū
走路的姿态似禹舜。语本《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比喻只学习先贤圣人的外表仪态,而不注重其内在涵养;亦言跟随前人而无创见。
《國語辭典》:引人注目  拼音:yǐn rén zhù mù
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本校校服样式新颖突出,相当引人注目。」
《漢語大詞典》:着眼点(着眼點)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吾所谓暴动可以招干涉者,其著眼点全在此。”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八章:“关于 郭祥 吃山鸡的情况,比人们预料的稍显文雅……而且他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鸡爪上。”
《國語辭典》:抓膘  拼音:zhuā biāo
大陆地区指为使牲畜肥壮所采取的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如:「放青抓膘」。
《國語辭典》:招摇过市(招搖過市)  拼音:zhāo yáo guò shì
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指故意在人多的地方誇耀自己,以引人注意。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三出:「你若肯行奸卖俏,何必献笑倚门?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
《國語辭典》:招眼  拼音:zhāo yǎn
惹人注意,显眼。如:「校花今天的穿著很招眼,吸引许多惊艳的目光。」
分類:注意显眼
《國語辭典》:踏踏实实(踏踏實實)  拼音:tà ta shí shí
做事认真切实、不敷衍。如:「你只要踏踏实实的干,一定会出头的。」
《漢語大詞典》:随意一瞥
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例如:只消随意一瞥他就可以看出他们打的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