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壅土  拼音:yōng tǔ
1.在农作物生长期中,把株间或畦间的土壤覆盖在作物根部四周,以防止作物倒伏,促进根部的发育和便利排水灌溉。也称为「培土」。
2.农耕时土壤过分密集而妨碍耕作的现象。多由草根或作物根茬阻挡、耙齿过密、土壤较湿等原因所引起。
《国语辞典》:泥灶  拼音:ní zào
用泥土砌成的炉灶,可生火炊食。如:「近日旅行社推出一日游的案子,包括去农村堆泥灶,烤番薯的行程。」
《漢語大詞典》:土房
(1).土地与房屋。国语·晋语四:“义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 韦昭 注:“房,居也。”
(2).泥土建造的房子。 元 马祖常 《上京翰苑书怀》诗之一:“土房通火为长炕,氊屋疏凉启小櫺。” 杨朔 《征尘》:“我们来到一所简陋的土房前,伸一伸手,我准可以摸到屋檐。”
《漢語大詞典》:还土(還土)
(1).回到封地。后汉书·窦融传:“它日会见,迎詔 融 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復言。’”
(2).返回大地。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顿悟师》:“不久,师坐而化,乃留诗於壁。诗云:‘精神若还天,肉骨又还土。’”
(3).开矿之后,用泥土填塞坑洞。
《漢語大詞典》:竹脚
方言。种竹时为加高地势而堆积的泥土。 元 俞宗本 《种树书·竹》:“种竹处当积土,令稍高於旁地二三尺,则雨潦时不侵损。 钱唐 人谓之竹脚。”
《國語辭典》:平板  拼音:píng bǎn
1.平淡呆板,没有变化。如:「这么平板的造型他居然也会喜欢。」
2.钳工刮磨用的工具,使用面的构造粗糙,另一面则很平滑。
《國語辭典》:塑造  拼音:sù zào
利用黏土或人造油土等材料,以按捏、加减、铲削等手法塑成人物或物体的形象。
《漢語大詞典》:埃土
泥土,尘土。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分類:泥土尘土
《漢語大詞典》:一块土(一塊土)
(1).一块土地;一块泥土。 汉 刘向 说苑·复恩:“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那 朱温 见庄门闭着,不去敲那门,就地上捉一块土,撒放屋上。”
(2).同一地方。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况且你们一块土的人,彼此是知道的。” 王统照 《站长》:“妈的,同是一家人,一块土,为嘛眼巴巴地被他们打的俯伏在地?”
《国语辞典》:冲积(冲积)  拼音:chōng jī
高地的砂砾、泥土因流水的搬运而沉积在河谷低洼处的情形,称为「冲积」。
《漢語大詞典》:石泥
石粉与泥土的混合物,古代封禅时作封泥用。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以印璽。”
《漢語大詞典》:轻土(輕土)
松散的泥土。《淮南子·墬形训》:“轻土多利,重土多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杏始华荣,輒耕轻土弱土……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
分類:松散泥土
《國語辭典》:土味  拼音:tǔ wèi
1.泥土的气味。如:「从池塘里钓起的吴郭鱼土味很重,最好是以糖醋的作法料理。」
2.乡土气息。如:「这个土味浓厚、亲和力强的主持人,颇受市井小民的欢迎。」
分類:泥土
《國語辭典》:堆肥  拼音:duī féi
以植物残渣与加工后渣粕、废弃菇类栽培介质、禽畜粪尿等原料,经过翻堆、酦酵腐熟、调配成分、堆置风乾等程序所制成之肥料。
《漢語大詞典》:屏泥
车轼前的装饰。亦用以遮挡泥土。汉书·黄霸传:“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緹油屏泥於軾前,以章有德。”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钩牧车屏泥,刺杀其驂乘,然终不敢杀牧。” 胡三省 注:“屏泥,緹油饰之,在軾前。”牧,指 荆州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