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古井不波  拼音:gǔ jǐng bù bō
古井中的水不生波浪。参见「古井无波」条。
《国语辞典》:洪波滚雪(洪波滚雪)  拼音:hóng bō gǔn xuě
汹涌的波浪翻腾有如滚动的雪球。形容水势盛大。《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江风浩荡,洪波滚雪,白浪掀天。忽见波上一叶小舟,行于江面上,如行平地。」
《国语辞典》:高低起伏  拼音:gāo dī qǐ fú
形容高低不平,有如波浪状态。如:「沙漠里一眼望去,都是些高低起伏的沙丘。」
《国语辞典》:浪恬波静(浪恬波静)  拼音:làng tián bō jìng
波浪不兴,水面平静。比喻十分平静。明。无名氏《运甓记》第四出:「浩荡浸云根,烟岚没远村。浪恬波静,指日到武冈之任。」也作「浪静风恬」。
《国语辞典》:波形板  拼音:bō xíng bǎn
波浪形的建筑材料板,材质有塑胶、玻璃纤维、石棉等。也称为「浪形板」、「浪板」。
《国语辞典》:波状热(波状热)  拼音:bō zhuàng rè
一种发热类型。体温升降的曲线图呈波浪形。也称为「波浪热」。
《国语辞典》:褶曲  拼音:zhé qū
地层受挤压力影响而发生波浪状、盆状或钟状起伏褶皱的现象。
《国语辞典》:混合层(混合层)  拼音:hùn hé céng
海洋或湖泊的上层,受风、波浪、水流的搅和作用,使各种性质,如温度、盐度等,因混合而呈均匀状态。
《国语辞典》:海洋能  拼音:hǎi yáng néng
波浪、潮汐、海流及温差等皆具备可发电的能量,统称为「海洋能」。
《国语辞典》:疯狗潮(疯狗潮)  拼音:fēng gǒu cháo
前一波浪还没有后退,后继的浪头又涌上来,就像疯狗咬人一样的浪潮。此种浪潮易肇灾害,常发生于台风过境时台湾沿海地区。
《国语辞典》:疯狗浪(疯狗浪)  拼音:fēng gǒu làng
一种海洋现象。由各种不同方向的小波浪汇集而成,沿著一个方向前进,遇到礁石或是岸壁时,便会因强力撞击而捲起猛浪。由于事出突然,令人防不胜防,故称为「疯狗浪」。如:「一阵疯狗浪,差一点打翻了这艘渔船。」
《国语辞典》:漰漭  拼音:pēng mǎng
拟声词。形容波浪撞击的声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漭,涛波尚屯。」
《国语辞典》:白浪滔滔  拼音:bái làng tāo tāo
波浪汹涌。如:「台风来袭,高雄港外白浪滔滔,船只都驶回港口,确保安全。」
分类:波浪汹涌
《国语辞典》:剥蚀作用(剥蚀作用)  拼音:bō shí zuò yòng
河水、波浪、冰川、风等自然营力,将地壳的岩石与土壤风化、溶解、磨蚀而使之疏松碎裂,并搬离原地的作用。也称为「侵蚀作用」。
《国语辞典》:波浪阻力  拼音:bō làng zǔ lì
船舶前进时所受的阻力之一。船舶航行时会引起波浪,造成船舶前进时之阻力,这种由造波产生的阻力称为「波浪阻力」,是除摩擦阻力外的另一种船舶阻力。为高速状况下的主要阻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