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土制(土製)  拼音:tǔ zhì
沿用传统或以原始简单的方法制造。如:「土制炸弹」。
《漢語大詞典》:革法
谓变更法制。《三国志·魏志·锺繇传》:“大 魏 受命,继踪 虞 夏 。 孝文 革法,不合古道。”
分類:变更法制
《漢語大詞典》:币法(幣法)
国家所规定的货币法制。 宋 叶适 《司农詹公墓铭》:“逃卒千人入 大冶 ,因铁铸钱乱币法,刼掠为变。”
《漢語大詞典》:制象
制度,法制。荀子·臣道:“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 杨倞 注:“委曲皆成制度法象。”
分類:制度法制
《國語辭典》:叠印(疊印)  拼音:dié yìn
一种电影表现方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画面的影像胶片,叠合印在一条胶片,使银幕上同时呈现重叠影像。藉此构成的并列形像,勾划出剧中人物的回忆、幻想或表示各种纷繁现象,和时间的流逝等等,促成观众产生联想,了解其意。
《漢語大詞典》:庙律(廟律)
朝廷的法制。宋书·黄回传:“ 新亭 背叛,投拜寇埸,异规既扇,庙律几殆。”
分類:朝廷法制
《漢語大詞典》:烧制
以火烧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窑里烧。例如:烧制陶器。
《漢語大詞典》:土炮(土砲)
亦作“ 土炮 ”。 土法制造的炮。 钟发宗 《赤卫军围困兴国城》:“每个中队都有四门土炮,十几支土枪。”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拿起我们所有的武器,起来保卫家乡’,这就是自卫队的号召;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等,这就是他们所有的武器。”
见“ 土砲 ”。
《漢語大詞典》:枣心笔(棗心筆)
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 宋 黄庭坚 《书侍其瑛笔》:“今 侍其瑛 秀才以紫毫作枣心笔,含墨圆健。”
《漢語大詞典》:错法(錯法)
设立法度,推行法制。错,通“ 措 ”。《商君书·错法》:“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韩非子·八说:“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
《國語辭典》:母法  拼音:mǔ fǎ
被奉为模范的法律。相对于子法而言,子法即从母法出。
《國語辭典》:卤味(滷味)  拼音:lǔ wèi
用卤汁卤制的菜肴,如卤鸡、卤肉、卤豆乾等。
《漢語大詞典》:矫法(矯法)
改变法制。韩非子·亡徵:“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分類:变法法制
《漢語大詞典》:宽制(寬制)
放宽法制。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内治返理以正身,据祉以劝福;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
分類:放宽法制
《國語辭典》:铸件(鑄件)  拼音:zhù jiàn
铸造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