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天机不可泄露(天機不可泄露)
见“ 天机不可泄漏 ”。
《國語辭典》:漏露 拼音:lòu lù
泄露、公开。《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资治通鉴。卷二○六。唐纪二十二。则天后久视元年》:「元方为人清谨,再为宰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
分類:泄露
《漢語大詞典》:宣露
(1).泄露;透露。《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故宣露 軼 书,令 朱鮪 知之。”《魏书·元澄传》:“ 澄 执奏以尚书政本,特以远慎,故凡所奏事,阁道通之,盖以秘要之切,防其宣露。”《三国演义》第三回:“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清 端方 《致参赞福开森电》:“前转 香帅 一电,万勿宣露。” 刘大白 《秘密之夜》诗:“这秘密原不是语言能宣露,更不是探问能明白的。”
(2).显露;外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宣》注:“此证牙齦宣肿,齦肉日渐腐頽,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
(2).显露;外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檄者,皦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宣》注:“此证牙齦宣肿,齦肉日渐腐頽,久则削缩,以致齿牙宣露。”
《漢語大詞典》:渗泄(滲洩)
见“ 渗洩 ”。
亦作“ 渗泄 ”。
(1).泄露;泄漏。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 韩 魏 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洩。”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夫聚其全气与力,无所渗洩而一以输之於道,至於久而未有闻焉者,吾不信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生气渗泄,外强中乾,而仁之存者寡矣。”
(2).指侵蚀财货。《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如曾停泊他处,将贩到物货转变渗泄作弊,及抄填不尽或因事发露到官,即从漏舶法断没。”
(3).中医谓利尿。《素问·至真要大论》:“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王冰 注:“渗泄,小便也。”《元史·方技传·李杲》:“今用渗泄之剂而病亦甚者,是气不化也。”
亦作“ 渗泄 ”。
(1).泄露;泄漏。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 韩 魏 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洩。”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夫聚其全气与力,无所渗洩而一以输之於道,至於久而未有闻焉者,吾不信也。”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生气渗泄,外强中乾,而仁之存者寡矣。”
(2).指侵蚀财货。《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如曾停泊他处,将贩到物货转变渗泄作弊,及抄填不尽或因事发露到官,即从漏舶法断没。”
(3).中医谓利尿。《素问·至真要大论》:“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王冰 注:“渗泄,小便也。”《元史·方技传·李杲》:“今用渗泄之剂而病亦甚者,是气不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