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面垢  拼音:miàn gòu
脸上的污垢。如:「那些难民,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衣衫褴褛,满脸面垢。」《礼记。内则》:「其间面垢,燂潘请沬。」
《漢語大詞典》:所染
受沾染;受影响。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许由 、 伯阳 , 禹 染於 皋陶 、 伯益 , 汤 染於 伊尹 、 仲虺 , 武王 染於 周公 、 太公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 孙诒让 间诂:“ 高诱 云:‘所从染得其人,故曰当。’” 唐 张乔 《寄清越上人》诗:“大道本来无所染,白云那得有心期。”
分類:沾染影响
《國語辭典》:熏染  拼音:xūn rǎn
1.香与色。元。张养浩〈毛良卿送牡丹〉诗:「栽培宜讶天上种,熏染不类人閒株。」
2.熏陶沾染。宋。叶适 谢景思集序:「俊笔涌出,排迮老苍,而不能受俗学熏染。」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谈艺一。粤诗》:「君乡东粤,人才最盛,正以僻在岭海,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
《國語辭典》:浸染  拼音:jìn rǎn
逐渐沾染。南朝宋。颜延之 庭诰:「故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苟无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唐。张九龄 敕处分县令:「或以循己而贪婪,或以畏法而巽愞,浸染成俗,妨夺为常。」
《漢語大詞典》:染薰
沾染香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傍玉流温,依兰染薰。”
分類:沾染香气
《國語辭典》:污点(汙點)  拼音:wū diǎn
1.沾染上的污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又拿自己衣服,代他拭了个污点。」
2.引申为行为上的缺失。如:「不怕处事不慎而留下污点,怕的是知错不改,就连洗刷自新的机会也没有了。」
《国语辞典》:麻胡著脸(麻胡著脸)  拼音:má hú zhe liǎn
脸上因沾染烟灰而像个鬼怪似的。《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夫妇梳洗已完,穿衣服已毕,那轮该上灶的孔槐挠著个头,麻胡著个脸,从后边跑出来。」
《国语辞典》:离了靛缸,染不著颜色(离了靛缸,染不著颜色)  拼音:lí le diàn gāng,rǎn bù zháo yán sè
离开了靛色的染缸,就沾染不到颜色。比喻脱离了坏环境,就不会受影响、被带坏。如:「那年轻人自从脱离了帮派,就像离了靛缸,染不著颜色,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九命奇冤》第九回:「易行在这里,天天出去,恐怕被他们教坏,……在省城同他谋一个粗工生活,叫他去做,横竖在家里也是穷,工钱是不必计较的,好叫他离了靛缸,染不著颜色。」
《国语辞典》:不染纤尘(不染纤尘)  拼音:bù rǎn xiān chén
不沾染丝毫的灰尘。比喻洁净无比。如:「屋子真洁净,不染纤尘。」
《漢語大詞典》:度涉
犹言涉足。引申指沾染习气等。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储画山 典实可尚,度涉市井; 刘才甫 极力修飭,略无菁华。”
《漢語大詞典》:兵油子
在旧军队中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张天翼 《仇恨》:“他们从前也是老百姓,也恨着兵油子。” 沙汀 《还乡记》三:“而这个也正是一般兵油子的可怜收场。”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一章:“快要过阴历年了。有少数兵油子造谣生事,说 滇 桂 军提前发双饷, 湘 军苦,没有干头。”
《漢語大詞典》:兵痞
亦称“ 兵痞子 ”。 指在旧军队长期当兵、沾染恶习的人。 朱德 《论解放区战场》:“生产教育,不仅帮助了生产运动,而且灌输了劳动观念,使我们的军人不会变成‘兵痞子’、‘二流子’,即使将来战争结束,仍是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苗延秀 《南下归来》:“老板是个流氓兵痞,家中存有旧军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三章:“国民党兵痞居然冒充英雄。”
《漢語大詞典》:染熏(染薰)
沾染香气。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傍玉流温,依兰染薰。”
分類:沾染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