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73,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大河
长河
河梁
河上
河桥
河洛
明河
西河
河清
清河
两河
河边
河伯
河西
河间
《國語辭典》:大河  拼音:dà hé
1.宽大的河流。如:「尼罗河的流程长达五千五百六十九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汉。班固 东都赋:「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三国演义》第六回:「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
2.特指黄河。晋。陆机〈赠冯文罴〉诗:「发轸清洛汭,驱马大河阴。」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分類:大河黄河
《國語辭典》:长河(長河)  拼音:cháng hé
1.大河。南朝宋。鲍照〈冬至〉诗:「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文选。江淹。别赋》:「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2.银河、天河。《文选。谢庄。月赋》:「列宿掩缛,长河韬映。」唐。李商隐 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國語辭典》:河梁  拼音:hé liáng
跨河的桥梁。《列子。说符》:「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分類:桥梁送别
《漢語大詞典》:河上
(1). 黄河 边。《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攻 韩 汾陘 ,拔之,因城 河 上 广武 。”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此 河 上盖近 河 之地,本属 韩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徐端:“﹝ 陈凤翔 ﹞后以妄放潴水故,为 张制府 百龄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闻者快之。”
(2).即 河上公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 关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传“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尝读 老子 道德经, 汉 孝文帝 驾从而诣之。”参见“ 河上公 ”。
《漢語大詞典》: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
《漢語大詞典》:河桥(河橋)
(1).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大庆关 与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镇 之间 黄河 上。 战国 秦昭襄王 建。 黄河 上建桥始于此。 唐 通称 蒲津桥 。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五十年﹞初作 河桥 。” 张守节 正义:“此桥在 同州 临晋县 东,渡 河 至 蒲州 ,今 蒲津桥 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昭襄王 始作 河桥 , 穆天子 至於 雷首 。”
(2).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贵德县 南 黄河 上。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贯友 ﹞遂夹 逢留大河 筑城坞,作大航,造 河桥 ,欲度兵击 迷唐 。”后 吐谷浑 、 吐蕃 皆建桥于此。
(3).古代桥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孟县 西南、 孟津县 东北 黄河 上。 晋 泰始 中 杜预 以 孟津 渡险,始建浮桥于 富平津 ,世称 河桥 。 唐 通称 河阳桥 。晋书·杜预传:“ 预 又以 孟津 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 河桥 于 富平津 。”周书·晋荡公护传:“从 太祖 、擒 竇泰 、復 弘农 ,破 沙苑 、战 河桥 ,并有功。”
(4).桥梁。 北周 庾信 《李陵苏武别赞》:“河桥两岸,临路悽然。” 唐 杜牧 《代人寄远》诗之一:“河桥酒斾风软,候舘梅花雪娇。”《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路出山塘景渐佳,河桥杨柳暗藏鸦。”
《國語辭典》:河洛  拼音:hé luò
1.黄河、洛水的合称。又指两河的流域。《文选。班昭。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唐。杜甫〈后出塞〉诗:「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2.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文选。左思。魏都赋》:「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國語辭典》:河漏  拼音:hé lòu
一种北方面食。将和好的面团从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挤压过去,轧成条状,直接落入锅中煮食。《水浒传》第二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也称为「合落」、「河捞」、「河落」。
《國語辭典》:明河  拼音:míng hé
天河、银河。唐。宋之问〈明河篇〉诗:「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宋。张孝祥 念奴娇。洞庭青草词:「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分類:天河
《國語辭典》:西河  拼音:xī hé
1.河川名。古称黄河在西部地方南北流的一段为「西河」。
2.地名。在陕西省华阴县一带。因位于黄河之西,故称为「西河」。春秋时子夏居西河,战国时吴起为西河守,即此地。
《國語辭典》:河清  拼音:hé qīng
1.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比喻时间漫长,难遇时机。唐。张说〈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河清难得,人代几何?」
2.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因而水色混浊,古人遂以河清为太平或圣君出世的祥兆。《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而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3.黄河水由黄浊变为清澈。《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近因野水冲荡沿汴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
《國語辭典》:河清难俟(河清難俟)  拼音:hé qīng nán sì
难以等待黄河的河水变为清澈。语本《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后比喻时间漫长,难以等候。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铨选一官,河清难俟,遂玖授教职归矣。」
分類:时久
《漢語大詞典》:清河
指陆云,他曾做过清河内史。例如: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清河曰。
《漢語大詞典》:两河(兩河)
(1). 战国 秦 汉 时, 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东北流,经 山东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沧县 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 晋 陕 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吕氏春秋·有始:“ 两河 之间为 冀州 , 晋 也。”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晋 宋 二 萧 之世,其道大行; 齐 魏 两河 之间,兹风不坠。”
(2). 唐 安 史 之乱后,称 河南 河北 二道为 两河 。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况今 元济 承宗 尚未擒灭,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二室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 三江 。”
(3). 宋 称 河北 河东 地区为 两河 。宋史·李纲传:“莫若於 河北 置招抚司, 河东 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 两河 於敌国之意。”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一:“ 两河 三镇 全输却,残局休论 十六州 。” 邓方 《论诗》:“哀哀望 两河 ,独使人肺酸。”
《國語辭典》:河边(河邊)  拼音:hé biān
河滨、河畔。《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
《國語辭典》:河伯  拼音:hé bó
古代传说中的黄河水神。相传为华阴潼阳人。一说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为水神;一说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也称为「冰夷」、「冯夷」、「河神」、「无夷」。
分類:河伯
《國語辭典》:河西  拼音:hé xī
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两省,绥远鄂尔多斯,宁夏额济纳、阿拉善等旗。也作「河右」。
《漢語大詞典》:河间(河間)
(1).古代神话传说人物 玄俗 的别称。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惠非 河间 ,谬仙使之屈。” 钱仲联 集注引《魏都赋》 李善 注:“ 元俗 者,自言 河间 人也。饵巴豆云英,卖药於市,七丸一钱,治百病。王病痴,服药用下蛇百餘头。”
(2).指 汉 河间献王 刘德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陈农 所未究, 河间 所未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河间 荐雅而罕御,故 汲黯 致讥於《天马》也。” 唐 杜甫 《别李义》诗:“ 子建 文章壮, 河间 经术存。”
(3).指 金 代名医 刘完素 。 刘 系 河间 人,故称。 清 钱谦益 《〈本草拔萃〉序》:“医经经方之书,至 河间 、 东垣 而大备。”
(4).指 清 代学者、文学家 纪昀 。 纪 系 河间 人,故称。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 河间先生 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
(5).见“ 河间妇 ”。
《漢語大詞典》:河间妇(河間婦)
指淫荡的女人。典出 唐 柳宗元 《河间传》:“ 河间 ,淫妇人也,不欲言其姓,故以邑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 中郎 又云:‘尚有名《玉娇李》者…… 潘金莲 亦作 河间 妇,终以极刑。’”
分類:淫荡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