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浚流(濬流)
(1).疏浚河流。史记·河渠书:“ 河 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
(2).深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傍危峰,立禪室;临浚流,列僧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比水:“然则是水即 谢水 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瀯水。”
濬流:深的水流。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絶计倪内经:“波涛濬流,沉而復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有四十七瀨,濬流惊急,奔波聒天。”
《漢語大詞典》:江川
江河,河流。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南 荆 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晋书·孙绰传:“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
分類:江河河流
《漢語大詞典》:逆河
指 黄河 入海处的一段河流。以迎受海潮而得名。书·禹贡:“﹝ 禹 导 河 ﹞至于 大陆 ,又北播为九河,同为 逆河 ,入于海。” 孔 传:“同合为一大河,名 逆河 ,而入於 渤海 。” 蔡沉 集传:“意以海水逆潮而得名。”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当 禹 之行水,功之所施者最多,自 大伾 而北,既釃为二,至 大陆 ,又播为九,然后为 逆河 ,以与海属。”
《漢語大詞典》:冰窟
河流、湖泊冰面上的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拖床》:“至立春以后则不可乘,乘则甚危,有陷入冰窟者。”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北关之役滦州大捕人》:“杀 振甲 於 偏凉汀 车站,尸塞 滦河 冰窟。”
分類:河流湖泊
《漢語大詞典》:河港
(1).泛指河流、港汊。宋史·河渠志七:“ 临安 居民繁伙,河港堙塞。”宋史·河渠志七:“其县东管有 道士堰 ,至 白鹤桥 一带,河港堙塞。”
(2).江河沿岸的港口。如 长江 之 南通 、 芜湖 、 九江 等。
《漢語大詞典》:枝流
支流。流入干流或由干流分泻的河流。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县西有故堰,堰石崩褫,頽基尚存,旧遏 潁水 ,枝流所出也。”
《国语辞典》:地滑  拼音:dì huá
一种小规模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因包括山崩、开发山坡时不慎挖掉岩层的受力部分而迫使岩块多滑至另一著力点、或因河流转弯处因急流的冲刷而造成岩石下滑等。常见的现象包括岩滑、岩流。
《漢語大詞典》:穷流(窮流)
干涸的河流。 晋 陆机 《豪士赋》:“河海之跡,堙为穷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兀若枯木,泊若穷流。”
分類:干涸河流
《漢語大詞典》:河冲(河衝)
(1).江河流水湍急处。 汉 牟融 《理惑论》:“子之所谤,犹……侧一掌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 河 衝。”宋书·河渠志三:“知 河 衝之不可以软堰御,则又为决堰之计。”
(2).方言。小河。《花城》1981年第2期:“星期天,父子五人就到附近的河水、水沟戽鱼。”
《漢語大詞典》:徙移
迁移。多指河流改道。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顺其所欲行而治之,则易为功。强其所不欲而復之,则难为力。”宋史·河渠志二:“盖地形北高, 河 无北徙之道,而海口深浚,势无徙移,此边防之説不足听也。”
《國語辭典》:峡谷(峽谷)  拼音:xiá gǔ
狭而深的谷。多出现于新构造运动抬升激烈和垂直节理发育的岩层山区地段受到河流强烈下切形成。谷壁陡峭,谷底宽展,常具有河流。如太鲁阁峡谷、长江三峡、美国的大峡谷等皆属之。
《國語辭典》:河沿  拼音:hé yàn
河边、河岸。《西游记》第二二回:「到河沿,分开水路,依然又下至窝巢。」《儒林外史》第二回:「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
《漢語大詞典》:沈积(沈積)
亦作“沉积”。
(1).指河流流速或风速降低以及冰川融化时,其所挟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物质沉淀、坠落并淤积起来的现象。亦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的现象。
(2).比喻逐渐积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在 徐芳 心底沉积的感情,今天怎么能不从她的手指上泄露出来呢!”《花城》1981年第6期:“忧愁,悔恨,随着岁月的流逝沉积得越来越厚。”
《國語辭典》:分洪  拼音:fēn hóng
将洪水分引,以免下游受灾的方法。如:「这次台风带来超大豪雨,但因分洪得当,下游免去一场灾害。」
《漢語大詞典》:银鸥(銀鷗)
鸟名。广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和江河流域的一种旅鸟或冬候鸟。因头和颈部羽毛为白色,复羽和飞羽尖端亦具白色,尾和下体皆白色而得名。 唐 李绅 《寿阳罢郡日·忆东湖》诗:“菱歌罢唱鷁舟迴,雪鷺银鸥左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