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悬河口
典故  
悬河口
 
诗似悬河


《裴子语林》~36~
王太尉问孙兴公曰:「郭象何如人?」荅曰:「其辞清雅,奕奕有馀,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书》卷八十七〈郭象列传〉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简释

悬河:指说话滔滔不绝。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笼灯踏雪夜相过,剧论悬河骇邻里。”

《漢語大詞典》:口似悬河(口似懸河)
见“ 口若悬河 ”。
《國語辭典》:口若悬河(口若懸河)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言语滔滔不绝,如瀑布流泻不止。形容能言善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
《國語辭典》:悬河(懸河)  拼音:xuán hé
1.倾泻不止的河水。《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譬犹崩泰山而压蚁壤,决悬河而注熛烬,岂有不殄灭者哉!」
2.比喻善用辞令,说话滔滔不绝。唐。刘长卿 西陵寄一上人诗:「多谢清言异玄度,悬河高论有谁持?」唐。罗隐 诗:「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也作「悬河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