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3,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洛水
两河
荆山
江国
吴公
王城
玉川
苏门
江夏
夷门
河内
三门
关东
景福
嵩山
《國語辭典》:洛水  拼音:luò shuǐ
河川名:(1)源出于陕西省雒南县冢岭山,东南流入河南省境内,至巩县洛口入黄河。也称为「雒水」。(2)源出陕西省定边县东南白于山,至朝邑县入渭河。南北直贯陕西省中部,与渭河并为陕西省二大重要河流。也称为「北洛水」。
《漢語大詞典》:两河(兩河)
(1). 战国 秦 汉 时, 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东北流,经 山东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沧县 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 晋 陕 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吕氏春秋·有始:“ 两河 之间为 冀州 , 晋 也。”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晋 宋 二 萧 之世,其道大行; 齐 魏 两河 之间,兹风不坠。”
(2). 唐 安 史 之乱后,称 河南 河北 二道为 两河 。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况今 元济 承宗 尚未擒灭,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二室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 三江 。”
(3). 宋 称 河北 河东 地区为 两河 。宋史·李纲传:“莫若於 河北 置招抚司, 河东 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 两河 於敌国之意。”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一:“ 两河 三镇 全输却,残局休论 十六州 。” 邓方 《论诗》:“哀哀望 两河 ,独使人肺酸。”
《國語辭典》:荆山(荊山)  拼音:jīng shān
山名:(1)位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北,也称为「荆台山」。(2)位于河南省禹县西北。(3)位于河南省阌乡县南。也称为「覆釜山」。(4)位于安徽省芜湖县东南。(5)位于安徽省怀远县西南。(6)位于湖北省南漳县西。
《漢語大詞典》:江国(江國)
(1).河流多的地区。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宋 梅尧臣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诗:“对策 汉 庭后,拜官江国来。”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诗:“江国书难寄,中原寇未平。”
(2).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息县 西。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 齐桓公 时, 江国 、 黄国 小国也;在 江 淮 之间,近 楚 。”
《漢語大詞典》: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沈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國語辭典》:王城  拼音:wáng chéng
都城、京城。唐。戴叔伦 送少微上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三首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漢語大詞典》:玉川
(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韵》:“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青餘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2).本为井名。在 河南 济源县 泷水 北。 唐 卢仝 喜饮茶,尝汲井泉煎煮,因自号“玉川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金 元好问 《别康显之》诗:“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郑监 才名四十年。” 清 孙枝蔚 《元夕饮闵于天宅》诗:“柑子真同 安定 酿,虾蟆早避 玉川 诗。”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称茶。 宋 陆游 《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盌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漢語大詞典》:苏门(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漢語大詞典》:苏门啸(蘇門嘯)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分類:高士情趣
《国语辞典》:江夏  拼音:jiāng xià
1.湖北省武昌县的旧名。
2.郡名。西汉高祖六年设置,辖境约今湖北、河南等地。汉、晋、刘宋、隋所置均在今湖北省内,北魏所置在今河南泌阳县地。
《漢語大詞典》:夷门(夷門)
(1). 战国 魏 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 有隐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贫,为 大梁 夷门 监者。”
(2).泛指城门。 唐 李华 《奉寄彭城公》诗:“应怜抱关者,贫病老 夷门 。”
(3). 大梁 ( 开封 )的别称。 唐 唐尧客 《大梁行》:“旧国多孤垒, 夷门 荆棘生。” 宋 孙道绚 《滴滴金》词:“梦绕 夷门 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暇日登临近 吹臺 , 夷门 城下访寒梅。”
《國語辭典》:河内(河內)  拼音:hé nèi
1.古称黄河以北的地区。
2.(Hanoi)城市名。越南的旧首都,位居红河三角洲的顶点,以位居河口的海防为外港,交通便利。
《國語辭典》:三门(三門)  拼音:sān mén
1.古代诸侯都城有三道门,即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汉。郑玄。注:「天子五门,皋库稚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2.本指空门、无相门与无作门。后泛指寺院的大门。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连三门都与你盖了。」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男儿未遇气冲冲,懊恼阇黎斋后钟。」
3.地名。位于浙江省境东部,濒三门湾。
《國語辭典》:关东(關東)  拼音:guān dōng
1.古称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约今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
2.山海关以东之地。指东北地区。
《國語辭典》:景福  拼音:jǐng fú
1.大福。《诗经。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2.唐昭宗的年号(西元892~893)。
《國語辭典》:嵩山  拼音:sōng shān
山名。中国五岳中的中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辖登封市北,为秦岭馀脉。长约六十公里,由太室、少室等山组成。名胜包括中岳庙、观星台、嵩阳书院、少林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