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桑丘
(1).古地名。 战国 燕 之南界。故址在今 河北省 徐水县 西南。史记·韩世家:“﹝ 文侯 ﹞七年,伐 齐 ,至 桑丘 。”
(2).复姓。 晋 王嘉 拾遗记·少昊:“ 皇娥 生 少昊 ,号曰 穷桑氏 ,亦曰 桑丘氏 。至六国时, 桑丘子 著《阴阳书》,即其餘裔也。”
《漢語大詞典》:金虎台(金虎臺)
台名。 曹操 建。故址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故 邺城 西北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十八年﹞九月,作 金虎臺 。”亦省称“ 金虎 ”。 晋 陆云 《登台赋》:“朝登 金虎 ,夕步 文昌 。” 唐 温庭筠 《金虎台》:“碧草连 金虎 ,青苔蔽石麟。”
《漢語大詞典》:楼桑里(樓桑里)
汉 末 刘备 的故里名。在今 河北省 涿县 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 刘备 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 备 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 楼桑里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巨马水 ……又东逕 涿县 酈亭 楼桑里 南,即 刘备 之旧里也。”亦省称“ 楼桑 ”。 清 黄景仁 《张桓侯故里》诗:“小店犹名 义 ,居民半姓 张 。时时有云气,往往接 楼桑 。”
《漢語大詞典》:相国庄(相國莊)
指 五代 冯道 居住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北省 交河县 东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考 道 ( 冯道 )所居,今曰 相国庄 ……与 景城 相近。”
《漢語大詞典》:铜马军(銅馬軍)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农民起义军。当时 河北 起义军有 铜马 、 大肜 、 高湖 、 重连 、 铁胫 、 大抢 、 尤来 、 上江 、 青犊 、 五校 、 檀乡 、 五幡 、 五楼 、 富平 、 获索 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 铜马 军为最强大,领袖有 东山荒秃 、 上淮况 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 刘秀 陆续击破, 铜马 部众多被收编。后来 铜马 、 青犊 、 尤来 馀众共立 孙登 为帝。不久失败。
《国语辞典》:曹锟(曹锟)  拼音:cáo kūn
人名。(西元1862~1938)字仲珊,河北省天津市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清末任第三镇统制,民国由直鲁豫巡阅使贿选为大总统,旋失势去位。
《国语辞典》:柴荣(柴荣)  拼音:chái róng
人名。(西元921~959),五代周主,龙冈人(今河北省邢台县)。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取秦陇,平淮右,威震夷夏。崇儒斥佛,尝废国内佛寺,毁铜像以铸钱。又修礼乐,定制度,皆可为法于后世,是五代时期最英明的君主。在位六年卒,庙号世宗。
《国语辞典》:河间县(河间县)  拼音:hé jiān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清苑县东南、子牙河与潴龙河之间。产小麦、高粱、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红枣、鸭梨等。
《国语辞典》:静宜园(静宜园)  拼音:jìng yí yuán
位河北省宛平县西北,为香山寺的故址。清圣祖置行宫于此,乾隆时重加修葺,赐名为「静宜园」。
《国语辞典》:宣化县(宣化县)  拼音:xuān huà xiàn
县名。位于内外长城的中间,滨洋河北岸,为平绥铁路上大站。为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民国二年裁府存县。附近煤、铁矿均丰。所产珍珠葡萄极为有名。
《国语辞典》:张世杰(张世杰)  拼音:zhāng shì jié
人名。(?~西元1279)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元兵迫临安,始奉益王,继奉帝炳,播迁闽广。宋亡,收兵崖山,欲图兴复,飓风坏舟,溺死。
《国语辞典》:大沽口  拼音:dà gū kǒu
地名。位于河北省天津市东南。为白河出海口,白河也称为「沽河」,故称为「大沽口」。地当海陆咽喉,为北平、天津东方的门户。清朝咸丰年间,曾于南北两岸修筑炮台,后毁于庚子之役,立约不得复建。
《国语辞典》:邯郸县(邯郸县)  拼音:hán dān xiàn
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一县。与河南省接界,有平汉铁路经过。
《国语辞典》:博野县(博野县)  拼音:bó yě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安国县东,有潴龙河流经其南。主要农产有棉花、小麦、玉米、高粱等。
《国语辞典》:昌黎县(昌黎县)  拼音:chāng lí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南濒海,沿海渔业发达。农产以玉米、小麦、高粱、花生、棉花为主。北宁铁路经此,为山海关内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