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5,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沙劳越
沙利文
沙其马
沙瓤儿
干村沙
公沙五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恶支沙
飞沙扬砾
飞沙走砾
飞沙走石
粉沙
防沙林
画沙聚米
画沙印泥
《国语辞典》:沙劳越(沙劳越)  拼音:shā láo yuè
Sarawak
地名。位于婆罗洲西北部,北与汶莱接壤,东南临印度尼西亚。面积约十二万四千四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三十万。原为英国直辖殖民地,现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土地肥沃,产橡胶、可可等热带植物,并多油矿。
《国语辞典》:沙利文  拼音:shā lì wén
William Aloysius Sullivan
人名。(西元1842~1900)英国作曲家。曾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与吉尔伯特合写喜戏歌剧而闻名。作品有《回头的浪子》、《陪审团的审判》等,歌曲有〈失去的和弦〉。
《国语辞典》:沙其马(沙其马)  拼音:shā qi mǎ
北平一种满洲点心。将细面条油炸,并以蜜及奶油黏合,再切成长方条块,味道甜美。也译作「萨其马」。
《国语辞典》:沙瓤儿(沙瓤儿)  拼音:shā ráng ér
西瓜熟透时,里面的瓜肉变松散而呈细粒状的部分,称为「沙瓤儿」。
《國語辭典》:乾村沙  拼音:gān cūn shā
身材乾瘦而粗俗。亦指乾瘦粗俗的人。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他每都错怨天,情知那乾村沙怎做的玉天仙。」
《國語辭典》:村沙  拼音:cūn shā
1.粗鲁。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据这厮每村沙莽撞,念不的书两行,开不的弓一张。」也作「沙村」、「村桑」。
2.粗俗功夫。元。朱凯《昊天塔》第二折:「我呵显出些扶碑的手段,举鼎的村沙。」也作「沙村」、「村桑」。
《漢語大詞典》:公沙五龙(公沙五龍)
东汉 公沙穆 五子 绍 、 孚 、 恪 、 逵 、 樊 的合称。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曰: 公沙 五龙,天下无双。”
分類:五子
《漢語大詞典》: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中国第二大沙漠。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平方千米。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97%。沙丘间洼地长牧草,为冬季牧场。
《漢語大詞典》:恶支沙(惡支沙)
亦作“ 恶支煞 ”。 犹恶狠狠。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今日个脱空须败,恶支沙将这等罪名揣。”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四折:“他如今做了三謁茅庐,勉强承伏,软兀剌走向前来,恶支煞倒退回去。”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这一员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员恶支沙雕目胡颜。”
《國語辭典》:飞沙扬砾(飛沙揚礫)  拼音:fēi shā yáng lì
形容风力迅猛。《宋书。卷三四。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也作「飞沙走砾」、「飞砂扬砾」。
《國語辭典》:飞沙走砾(飛沙走礫)  拼音:fēi shā zǒu lì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猛烈。《北齐书。卷二七。刘丰传》:「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也作「飞沙扬砾」、「飞砂扬砾」。
《國語辭典》:飞沙走砾(飛沙走礫)  拼音:fēi shā zǒu lì
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猛烈。《北齐书。卷二七。刘丰传》:「忽有暴风从东北来,正昼昏暗,飞沙走砾,船缆忽绝,漂至城下。」也作「飞沙扬砾」、「飞砂扬砾」。
《國語辭典》:飞沙走石(飛沙走石)  拼音:fēi shā zǒu shí
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力迅猛。《三国演义》第一○回:「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天书非同小可,飞沙走石,驱逐虎豹,变化人马。」也作「飞砂转石」、「飞砂走石」、「走石飞砂」、「扬砂走石」。
《漢語大詞典》:粉沙
土壤中介于沙与黏土之间的细颗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细腻而不粘手。含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适于种植马铃薯、花生等。
《国语辞典》:防沙林  拼音:fáng shā lín
为了固定沙丘,防止流沙侵袭而种植的保安林。
《漢語大詞典》:画沙聚米(畫沙聚米)
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清 钱谦益 《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肰(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至剿捕内地教匪,州县櫛地,尤当画沙聚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一旦有事,则举国之人,胸有成竹,不难驾轻就熟,乘胜长驱,道里关山,画沙聚米。”参见“ 聚米 ”。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漢語大詞典》:画沙印泥(畫沙印泥)
(1).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 宋 黄庭坚 《题绛本法帖》:“ 王氏 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2).比喻刻画毕肖。 清 凤韶 《凤氏经说·拜主手言》:“ 朱子 曰:‘拜而后稽顙,先以两手据地如常,然后引首向前,叩地稽顙而后拜;开两手,先引首叩地,却交手据地如常。’两言手据地,拜字画沙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