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静悫(静慤)
沉静谨慎。《汉书·东方朔传》:“臣闻谦逊静慤,天表之应,应之以福。”
分類:沉静谨慎
《漢語大詞典》:沈详(沈詳)
(1).沉静安详。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曾读赐书四千卷,沉详愔嬺兼明时。”
(2).深为同情。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吾自为身,彼身自困苦,与我无关,而惻惻沉详,行忧坐念,若是者何哉?”
《漢語大詞典》:善渊(善淵)
善于保持沉静。老子:“居善地,心善渊。” 朱谦之 注:“心善渊,以言其心渊静而莫测。”
分類:保持沉静
《漢語大詞典》:靖默
沉静自守,不汲汲于名利。靖,通“ 静 ”。宋史·羊欣传:“ 欣 少靖默,无竞於人。”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 王闿运 《罗熙赞传》:“少而靖默,无竞於人。”
《漢語大詞典》:静愿
沉静忠厚。 明 宋濂 《叶由庚传》:“ 成父 从 侨 最久,静愿无他好,讲学意趣殊深。”
分類:沉静忠厚
《漢語大詞典》:沈靖
亦作“沉靖”。 沉静。晋书·隐逸传·宋纤:“﹝ 宋纤 ﹞少有远操,沉靖不与世交,隐居於 酒泉 南山 。”北齐书·卢潜传:“﹝ 卢昌衡 ﹞沉靖有才识,风仪藴藉,容止可观。”新唐书·杨绾传:“﹝ 杨綰 ﹞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 宋 苏辙 《燕赵论》:“劲勇而沉靖,椎钝而少文者, 燕 赵 之俗也。”
分類:沉静
《漢語大詞典》:恬穆
沉静肃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张之象》:“自谓一生不欺暗室,常渡 泖 ,中流风恶,舟人皆失色,公神宇恬穆。”
《漢語大詞典》:恬雅
沉静文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 江智渊 素恬雅,渐不会旨。”明史·陆树声传:“ 树声 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餘年,居官未及一纪。”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 恬菴先生 )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真吾乡前辈文也。”
分類:沉静文雅
《漢語大詞典》:渊肃(淵肅)
沉静严肃。 明 方孝孺 《蜀府遇夏旹教谕次韵叙德言怀》:“偶随羣臣后,获见百代英。神姿儼渊肃,雄论极醇精。”
《漢語大詞典》:沈漠
沉静淡泊。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
分類:沉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沈澹
亦作“沉淡”。 沉静淡泊。 晋 郭璞 《〈方言〉序》:“暨乎 扬生 ,沉淡其志,歷载构缀,乃就斯文。”新唐书·王珪传:“﹝ 王珪 ﹞性沉澹,志量隐正,恬於所遇,交不苟合。”
分類:沉静淡泊
《漢語大詞典》:沈肃(沈肅)
亦作“沉肃”。 沉静肃穆;深沉严肃。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如今到 伍岛 已逾九日,思想顿然的沉肃了下来。”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 文种 还是那副稳重沉肃的神色,简直是不作声,走在 勾践 后面。” 曹禺 等《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默默颔首,不觉悲哀地望望眼前那几张沉肃的脸。”
《漢語大詞典》:冲谧(沖謐)
淡泊沉静。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於冲謐。”
分類:淡泊沉静
《漢語大詞典》:渊泰(淵泰)
沉静冲和。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渊泰入道,与天为人者,士之上也。”
分類:沉静冲和
《漢語大詞典》:渊泊(淵泊)
沉静恬淡。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序:“捨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碍,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