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沈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璋(1275年—1325年),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蒙古名益智礼普化(意为小公牛)。父为高丽忠烈王王昛(王谌),母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庄穆王后)。他是第一位与蒙古人混血的高丽国王,自己也娶了元朝宗室女宝塔实怜(追赠蓟国大长公主)。大德二年(1298年)接受忠烈王禅让而即位,任内实行改革,七个月后因得罪权门势族及宗主国元朝而被废,滞留中国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改名为“璋”。大德十一年(1307年)扶植元武宗即位有功,被元朝封为沈阳王(后改称沈王),至大元年(1308年)忠烈王去世后再次即位为高丽国王,他复位后主要通过在元传旨来控制朝政。皇庆二年(1313年)禅位于儿子王焘(高丽忠肃王),短暂回国后再次来华定居,延祐三年(1316年)又将沈王王位传给侄儿王皓,自称“太尉王”。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继位后将他监禁起来,后以学佛为名流放吐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死后获赦,泰定二年(1325年)薨于元大都,元朝赐谥号忠宣,葬于德陵,高丽恭悯王加谥宣孝。

人物简介

维基
沈阳(1518年—?),字复卿,直隶松江府上海县民籍苏州府嘉定县人。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六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三甲进士。官福建沙县知县,升监察御史,多有谏言,出按四川,忤逆权相,谪为裕州判官。后移官南康府推官,历抚州府同知、广信府知府。隆庆初年,举卓异内调,称病归。入祀沙县、广信府名宦祠。
《高级汉语词典》:沈阳  拼音:shěn yáng
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66万。中国主要铁路枢纽之一,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分类:沈阳
《國語辭典》:沈阳市(瀋陽市)  拼音:shěn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大陆地区辽河北岸,中长、北宁、安沈、沈海四大铁路交会于此,交通发达。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兵工厂规模宏大,全国著名,为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漢語大詞典》:沈阳故宫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万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正殿,俗称“金銮殿”。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整个建筑,金碧辉煌,仅次于北京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语辞典》:鞍山  拼音:ān shān
城市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因境内山形似马鞍,故称为「鞍山」。境内盛产铁矿,储藏量居全国第一,因与产煤区相距不远,原料和燃料取得容易,因此生铁和钢铁的产量均居全国之冠。
《漢語大詞典》:辽沈(遼瀋)
今 辽宁省 沈阳市 及其周围地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 天启 元年春,失 辽瀋 ,二年春失 广寧 ,全 辽 沦陷。”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二:“ 辽瀋 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寧问田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辽瀋 旧人,胜朝遗耉,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易宗夔 《新世说·惑溺》:“未几, 李闯 将迫畿辅, 清 师亦集於 辽瀋 。”
《国语辞典》:盛京  拼音:shèng jīng
地名。在今辽宁省沈阳县治。为清朝未入关前的国都,世祖迁都燕京,以盛京为留都。
《国语辞典》:皇姑屯  拼音:huáng gū tún
地名。位于辽宁省沈阳西十里。初为京奉铁路总站,称为「沈阳站」,后路线延长至沈阳城西,改名「皇姑屯站」,也称为「老站」,为交通要冲。
《國語辭典》:文溯阁(文溯閣)  拼音:wén sù gé
清代内廷四阁之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清故宫的藏书阁。清乾隆四十七年建,藏四库全书及图书集成。
《国语辞典》:沈海铁路(沈海铁路)  拼音:shěn hǎi tiě lù
辽宁省境内的铁路,自沈阳至海龙县,于民国十六年由国人独立完成,今与吉海铁路接轨通车,长二五一公里。
《国语辞典》:辽阳县(辽阳县)  拼音:liáo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太子河南岸,中长铁路南段经此。矿产资源丰富。
《国语辞典》:新民县(新民县)  拼音:xīn mín xiàn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县西北、辽河下游,柳河纵贯其中,北宁铁路经此。旧为府治,属盛京省,民国二年(西元1913)始废府改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棉花、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