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埤污(埤汙)
卑污。指操行鄙劣。荀子·非相:“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 杨倞 注:“埤、污,皆下也。谓鄙陋也。埤与庳同。”
分類:卑污操行
《骈字类编》:前污(前污)
唐书乌承玼传承玼劝思明曰唐家中兴与天下更始庆绪偷肆晷刻公殆与俱亡有如束身本朝湔洗前污此反掌功耳思明善之斩承庆等奉表听命
《國語辭典》:骞污(騫汙)  拼音:qiān wū
损辱。《汉书。卷四九。晁错传》:「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亡骞污之名。」
分類:损害污辱
《漢語大詞典》:收污(收汙)
谓蒙受恶名。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诚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 李贤 注:“污,恶也。天下以帝赦王为恶,故言收恶天下也。”
分類:蒙受恶名
《漢語大詞典》:陋污
卑贱。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於伤残之餘,委臣以燮和之任,忘其陋污,使佐圣明。”
分類:卑贱
《漢語大詞典》:污坳(汙坳)
亦作“汙坳”。低洼。
分類:低洼
《漢語大詞典》:污德(汙德)
卑污的品行。吕氏春秋·审分:“赞以洁白而随以污德。” 高诱 注:“以污秽之德随洁白之踪。”
分類:卑污品行
《國語辭典》:污点(汙點)  拼音:wū diǎn
1.沾染上的污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又拿自己衣服,代他拭了个污点。」
2.引申为行为上的缺失。如:「不怕处事不慎而留下污点,怕的是知错不改,就连洗刷自新的机会也没有了。」
《漢語大詞典》:污毁
亦作“汚毁”。 犹毁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且 扬都 汚毁,无復孑遗。”
分類:毁坏
《漢語大詞典》:污惑
污杂惑乱。 清 黄宗羲 《〈今水经〉序》:“古者儒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后世流为词章之学,始修饰文句,流连光景,高文巨册,徒充污惑之声而已。”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污溅(汙濺)
亦作“汚溅”。 迸溅污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马过处连天叫苦,血汚溅尘埃。”京剧《将相和》第十六场:“拼了我这项上之血,要汚溅大王的脸上!”
分類:污染
《漢語大詞典》:污墁
亦作“汚墁”。亦作“汚鏝”。 涂饰,粉刷。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虢国 中堂既成,召匠汚鏝。” 前蜀 杜光庭 《汉州王宗夔尚书宅醮词》:“汚墁云毕,土木告周。”
分類:涂饰粉刷
《漢語大詞典》:污慢
污秽怠忽。新唐书·陈叔达传:“后闺薄污慢,为有司露劾。”新唐书·桓彦范传:“陛下尝轻骑微服,数幸其居,上下污慢,君臣亏替。” 宋 曾巩 《敕监司考核州县治迹诏》:“使纯明、脩洁、慈祥、仁篤之吏无壅于上闻,而昏庸、污慢、苛薄、媮伪之人不能自匿。”
分類:污秽怠忽
《漢語大詞典》:污灭(汙滅)
同“汙灭”。污池灭族。古代的严刑酷法。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李贤 注:“言族灭而污池之也。”参见“ 污池 ”。
《漢語大詞典》:污池
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 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 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
亦作“污池”。 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 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污池云。”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坟壠,将有污池之祸;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漢語大詞典》:污僻
污滥邪僻。 明 方孝孺 《治要》:“﹝人主﹞莫不欲吏之奉职而循理也,而吏不免怠肆而污僻,则法果可以禁之乎!”
分類: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