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污俗
纳污
污秽
污辱
污池
泥污
污浊
染污
自污
易污
垢污
卑污
血污
受污
隆污
《漢語大詞典》:污俗
亦作“汚俗”。 恶习;坏风气。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唐 元稹 《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丕变污俗,大苏惸婺。”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所患者污俗不回,頽波日沸。”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非种不锄,良种不滋,败羣不除,善羣不殖,自非躬执大彗以扫除故家汚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也,岂可得乎?”
分類:恶习风气
《分类字锦》:纳污(纳污)
左传川泽纳污注受污浊
分类:
《國語辭典》:污秽(汙穢)  拼音:wū huì
1.肮脏、不洁。《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秽衣服。」
2.脏乱、不洁的东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则破窗尘壁,阒无一人。污秽堆积,似废坏多年者。」
3.拙劣、卑贱。《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絜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
4.玷污、侮辱。《旧唐书。卷一五三。刘乃传》:「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
《國語辭典》:污辱(汙辱)  拼音:wū rù
1.羞辱、耻辱。《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閒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三国演义》第九回:「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2.玷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漢語大詞典》:污池
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 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 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
亦作“污池”。 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 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污池云。” 汉 王粲 《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太公坟壠,将有污池之祸;夫人弱小,将有灭族之变。”
《國語辭典》:泥污(泥汙)  拼音:ní wū
1.泥尘污秽物。唐。杜甫 秋雨叹诗三首之三:「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
2.比喻卑贱的地位。《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高凤》:「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
《國語辭典》:污浊(汙濁)  拼音:wū zhuó
1.混浊、不乾净。如:「汽、机车排放的废气,使空气污浊不堪。」
2.卑劣、龌龊。《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國語辭典》:染污(染汙)  拼音:rǎn wū
使原先洁净的沾有污点或变成肮脏。也称为「垢染」。
《韵府拾遗 遇韵》:自污(自污)
晋书束晰传或毁名自污或不食其禄
分类:自污
《韵府拾遗 遇韵》:易污(易污)
傅若金诗青蝇易为污恒恐伤厥德
《國語辭典》:垢污(垢汙)  拼音:gòu wū
污垢,污秽物。《汉书。卷四六。周仁传。赞曰》:「周仁为垢污,君子讥之。」宋。苏轼 过大庾岭诗:「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分類:肮脏污浊
《國語辭典》:卑污(卑汙)  拼音:bēi wū
1.卑鄙、龌龊。《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已,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见了委员司事,卑污苟贱的,称他老爷师爷。」
2.地位卑下。唐。柳宗元〈惩咎赋〉:「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
《國語辭典》:血污(血汙)  拼音:xiě wū
血液沾染的痕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伏完、董承等二十馀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一个人从屋檐上掉下来,满身血污。」
《漢語大詞典》:受污
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 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 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 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國語辭典》:隆污(隆汙)  拼音:lóng wū
比喻世道盛衰或政治兴替。语本《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也作「隆窳」。
分類:盛衰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