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土壤污染(土壤汙染)  拼音:tǔ rǎng wū rǎn
土壤受外来化学物质的侵入,使土壤变质,失去种植的能力。污染来源有工业、都市废水、农业、水肥、重金属污染等。
《漢語大詞典》:洿染
污染,传染。三国志·吴志·薛综传:“鬱雾冥其上,咸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
分類:污染传染
《国语辞典》:素衣化缁(素衣化缁)  拼音:sù yī huà zī
白色的衣服变成黑色的。形容尘灰多而受到污染,亦比喻清廉的操守遭受污染。
《漢語大詞典》:一次污染物
又称“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或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洁净大气和水体内的化学毒物、病毒等。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漢語大詞典》: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其表现各异。一般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
《国语辞典》:清清白白  拼音:qīng qīng bái bái
纯洁未受污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狄氏如此美艳,当此风俗,怎容得他清清白白过世?」《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国语辞典》: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含量)  拼音:zhòng jīn shǔ hán liàng
食品中所含有的重金属量,为天然存有或受土壤、空气、水所污染。微量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经由新陈代谢自然排出,但如果含量太高,则难以完全排出,而累积在人体,形成慢性中毒。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有汞、镉、铅等,如镉中毒、汞中毒,便是这类疾病。
《国语辞典》:再生能源  拼音:zài shēng néng yuán
将阳光、水力、地热,这些取之不竭又不虞污染的传统自然力,注入科技新生命,转化成可供使用的电能。
《国语辞典》:围兜(围兜)  拼音:wéi dōu
幼儿穿挂在胸前,用来承接口水,防止衣服潮湿或污染的穿著物。也称为「围兜兜」、「围嘴儿」。
《国语辞典》:环保局(环保局)  拼音:huán bǎo jú
县市政府中的一个机构。对本县市的空气、水源、噪音等污染进行防治。目的在保护自然环境及维护生态平衡,并追求合于县、市民的健康、安定、舒适的环境品质。
《国语辞典》:核污染(核污染)  拼音:hé wū rǎn
核反应所放出的强烈辐射线对人畜、环境的污染。如核武试爆、核能发电厂的辐射线外溢等。如:「苏俄的核电厂发生灾变,曾对邻近地区造成严重的核污染。」
《国语辞典》:废弃物(废弃物)  拼音:fèi qì wù
易污染环境的固体、液体。如垃圾、粪尿、动物尸体等,或事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污。
《国语辞典》:反核  拼音:fǎn hé
对有关核子带来的破坏、污染环境等提出反对的主张或行动。如:「近几年环保意识高涨,反核运动有加温的趋势。」
《国语辞典》:油污染(油污染)  拼音:yóu wū rǎn
工业废油、海港废油、国际油轮洗舱或意外漏油所造成的海洋、海滩污染。每每造成大量浮游生物、鱼贝类、海鸟的死亡。
《国语辞典》:优养化(优养化)  拼音:yōu yǎng huà
生态学上指受污染的水域濒死或迈向死亡的现象。当水域中的氮、磷化合物因污染而突然大增,营养状况超过实际所需时,低等植物会因过分营养而快速成长,使水域溶氧量下降,造成水中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