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受污
受污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腶脩云乎” 汉 何休 注:“玉取其至清而不自蔽其恶,洁白而不受污。”新唐书·卓行传·何蕃:“初, 朱泚 反,诸生将从乱, 蕃 正色叱不听,故六馆之士无受污者。”
《漢語大詞典》:尘秽(塵穢)
(1).犹污秽。后汉书·列女传·班昭:“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取香美豉,别以冷水,淘去尘秽。”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露西 ﹞一面笑说:‘来,来,念出来让我们听听,让我也洗一洗行旅的尘秽’。”
(2).污染,沾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子 烈 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烈 二弟 京 楷 ,皆二千石。 楷 子 权 …… 权 作 左思 《吴都赋》敍及注。敍粗有文辞,至於为注,了无所发明,直为尘秽纸墨,不合传写也。”《魏书·释老志》:“其於污染真行,尘秽练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
(3).用作谦词。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自以为废滞潦倒,不復以文字有闻於人矣;曾不知好事者,抉摘蒭芜,尘秽尊重。”
《漢語大詞典》:泥涴
为尘土污染。比喻流落风尘。《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泥涴犹悽惨,瓶空更寂寥。叶浓阴自厚,蒂密子偏饶。”
《漢語大詞典》:尘点(塵點)
亦作“ 尘玷 ”。 污染,玷辱。后汉书·杨震传:“阿母 王圣 ……外交属託,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元叹 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珪,质无尘玷。” 唐 怀素 《自叙》:“鱼牋绢素,多所尘点。”
分類:污染玷辱
《國語辭典》:污损(汙損)  拼音:wū sǔn
弄脏、损坏。如:「别把借来的书给污损了。」
《漢語大詞典》:尘蠹(塵蠹)
被尘土污染,蠹虫蛀坏。形容陈旧破烂。新唐书·后妃传下·肃宗皇后吴氏:“后入謁, 玄宗 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二:“满案诗书尘蠹甚,故应疏懒过炎蒸。”
《國語辭典》:公害  拼音:gōng hài
因人为因素,致破坏生存环境,损害国民健康或有危害之虞者。如:「工厂任意排放废水,已成为重大的环境公害。」
《漢語大詞典》:尘坋(塵坋)
灰尘污染。仪礼·聘礼“宰夫内拂几三” 汉 郑玄 注:“内拂几,不欲尘坋尊者。”
《漢語大詞典》:五尘(五塵)
佛教谓色、声、香、味、触能污染真性,故称“五尘”,亦曰“五境”。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四上:“五尘六欲,不暇贪染。”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参见“ 五根 ”、“ 五识 ”。
《漢語大詞典》:淄蠹
污染侵蚀。《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孝章 以下,渐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李贤 注:“淄,黑也。蠹,食禾虫。以諭倾败也。” 唐 苏颋 《禁断女乐敕》:“朕方大变浇讹,用清淄蠹。”也指腐蚀朝政的蛀虫。 林纾 《感秋赋》:“阴侵阳位兮,养淄蠹于宫闈。”
《漢語大詞典》:污迹(汙跡)
亦作“污蹟”。 龌龊的痕迹;污染的痕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人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叶圣陶 《孤独》:“他的衣裳有许多的污迹,也有几处破裂了毁损了的。”
见“ 污跡 ”。
《漢語大詞典》:污坏(汙壞)
亦作“汚坏”。 污染败坏。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百餘年间风俗汚坏,上隳下乖,至于颠危而不救者岂无自也哉!” 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修身以敬》:“只缘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自家局小了他,为物欲所蔽,自家污坏了他,失了他原初本色,故须要修。”
分類:污染败坏
《国语辞典》:墨床  拼音:mò chuáng
放置馀渍未乾墨条的器具,可以避免污染。
《漢語大詞典》:溷听(溷聽)
谓污染了耳朵。形容话语卑俗不入耳。 三国 魏 曹植 《许由巢父池主赞》:“ 尧 禪 许由 , 巢父 是耻;秽其溷听,临河洗耳。”
《漢語大詞典》:渍污(漬污)
污染,弄脏。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九年:“度支奏渍污帛,误书渍为清。”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奏》:“缘路死损却官驴骡并磨擦损折渍污及去失疋帛,係剥纳亏官钱。”
分類:污染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