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古龙
(1936-1985)小说家。原名熊耀华,原籍江西,生于香港。后随家去台湾。毕业于淡江学院。1960年起专事武侠小说创作。著有《苍穹神剑》《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楚留香传奇》《白玉老虎》等。其小说多被改编成影视剧。
《漢語大詞典》:带湖(帶湖)
湖名。在今 江西省 上饶市 城外。为 宋 代文学家 辛弃疾 长期落职闲居之所。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 带湖 吾甚爱,千丈翠奩开。”
《漢語大詞典》:响石(響石)
(1).击以发声的石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
(2).巨石名。在今 江西省 南丰县 城东。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西路》:“﹝响石﹞在 南丰县 东五十里,有巨石临路,高踰百仞,其上平坦,可容数百人。往来其旁者,语笑高低,应答如响。”
《漢語大詞典》:一挂
江西 萍乡县 旧俗以钱八文为一分,十分为一比,十比为一挂。见《萍乡县志·地理志·风俗》
《漢語大詞典》:鹄岭(鵠嶺)
岭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内。鵠,通“ 鹤 ”。 南朝 宋 谢庄 《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游阴腾 鵠岭 ,飞清起凤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散原山 ﹞西有 鸞冈 , 洪崖先生 乘鸞所憩泊也。冈西有 鵠岭 ,云 王子乔 控鵠所逕过也。”
分類:江西
《国语辞典》:方会(方会)  拼音:fāng huì
人名。宋袁州宜春(今江西省萍乡县)人,为中国禅宗杨岐派的开创者。二十岁到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县)九峰山出家,后在慈明楚圆禅师教导下开悟,辞归九峰山。后来道俗迎居杨岐山举杨宗风,名闻诸方。有《杨岐方会和尚语录》一卷、《杨岐方会后录》一卷行世。
分类:人名江西
《國語辭典》:曾巩(曾鞏)  拼音:zēng gǒng
人名。(西元1019~1083)字子固,宋南丰人。官至中书舍人,深于经术,工文章,其文剽鸷雄浑,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
《漢語大詞典》:匡岳(匡嶽)
亦作“ 匡岳 ”。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隋炀帝 《遣使往匡山参书》:“进至 匡岳 ,结夏安居。” 唐 周贺 《投江州张郎中》诗:“使君 匡岳 近,终作社中人。” 五代 齐己 《荆渚逢禅友》诗:“社思 匡岳 无 宗炳 ,诗忆 扬州 有 鲍昭 。” 清 崔伦奇 《烟水亭》诗:“秋接 湓城 同落叶,云来 匡岳 似登山。”
分類:江西庐山
《国语辞典》:行思  拼音:xíng sī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刘,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后住青原山静居寺弘扬禅法,开青原一系,禅宗五家中的曹洞、云门、法眼都是他的法嗣。弟子有希迁等。
《漢語大詞典》:匡阜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流见 匡阜 ,势压 九江 雄。” 唐 刘轲 《庐山黄石岩院记》:“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洩而为川瀆。然则 匡阜 之气,其大也乎?” 唐 李德裕 《大孤山赋》序:“余剖符 淮 司,道出 蠡泽 。属江天清霽,千里无波;点 大孤 於中流,昇旭日於 匡阜 。不因左官,岂遂斯游?”
分類:江西庐山
《漢語大詞典》:泐潭
潭名。在 江西省 高安县 洞山 。相传 唐 代禅宗曹洞宗 良价禅师 与其弟子 本寂 曾居此习禅。 明 宋濂 《游泾川水西寺简叶八宣慰刘七都事章卞二元帅》诗:“别有白髮师,野鹤鸡羣异。身披伽黎衣,云继 泐潭 裔。”参阅 明 瞿汝稷 指月录卷十六。
《国语辞典》:贡水(贡水)  拼音:gòng shuǐ
河川名。为江西省赣江的东源,源出福建省长汀县界。也称为「东江」、「会昌江」。
《漢語大詞典》:东林寺(東林寺)
寺名。在今 江西 庐山 。 晋 太元 中, 慧远法师 在 江州 刺史 桓伊 资助下建成。 唐 会昌 三年寺废, 大中 三年复修。 宋 改名 太平兴国寺 。解放以来,经过修葺,已成为 庐山 古迹之一。参阅全唐文卷二六四 李邕 《东林寺碑序》
《漢語大詞典》:钤山(鈐山)
山名。在 江西省 分宜县 南二里 袁江 南岸,亦名 钤岗 。右为 新泽水 ,左为 长寿水 ,夹于山末,故名 钤 。 明 代 严嵩 曾在 钤山 读书十年,有钤山堂集四十卷。因以“鈐山”指 严嵩 。 清 赵翼 《感事·暗指和申事》诗:“闻道 鈐山 簿録时,世间无此拥高貲。”
《國語辭典》:花鼓  拼音:huā gǔ
一种以边打小鼓边歌舞的方式演出的民间戏曲。如凤阳花鼓、山东花鼓、山西花鼓等。如:「花鼓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且各地表演型态均不同,但通常是男女二人表演。」也称为「花鼓戏」。
《國語辭典》:花鼓戏(花鼓戲)  拼音:huā gǔ xì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杂艺。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由于流行地区及表演形式的差别,有各种花鼓。也称为「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