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吴郡吴人,字季鹰。博学能文,纵任不羁,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以比阮籍。齐王司马囧辟大司马东曹掾。在洛阳,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为由,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年五十七卒。
全晋文
翰字季鹰,吴郡吴人,吴大鸿胪俨子,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弃官归,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与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又为淮南李蔚从事。广明中,避乱归乡里。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卒。隐工诗文。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隐字昭谏。馀杭人。屡举不第。光启三年。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祐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迁发运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北梦琐言
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鉴诫录
(罗)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旧五代史本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至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唐才子传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诗品汇
(隐)工诗、长于咏物。
四友斋丛说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隐齐名,毕竟隐雄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令狐滈登第,隐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隐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一瓢诗话
“三罗”其名,隐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一瓢诗话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北江诗话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袭。世人称之者少,何也?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诗品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93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圣咨。石待旦从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为天台令,有母讼子逆者,牧之训敕之,遂为善良。时与王安石、陈襄,号江东三贤宰。改著作佐郎。历知二县,通判二州,入为越王宫太学教授,监在京曲院,官至知温州。致仕优游十余年卒。在温酬唱篇咏,集为《永嘉唱和》。有《易论解经训传》及杂文歌诗等。
全宋诗
石牧之(一○一五~一○九三),字圣咨,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知江宁、盐城、雍丘三县,通判温、湖、舒、建四州。入为越王宫太学教授。后以尚书都官郎中知温州。哲宗元祐八年卒,年七十九。事见《苏魏公集》卷五五《石君墓碣铭》。
宋登科记考
字圣咨。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朝议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饶州安仁人,字尊光。从陈苑受象山之学,与祝蕃、李存、舒衍,号江东四大儒。元初屡征不就。有《尊光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江朝宗(1425年—1506年),字东之,四川重庆府巴县人。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进士。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与都察院副都御史牟俸联姻。牟俸巡抚辽东时,太监汪直以赃罪逮捕牟俸,祸及朝宗,调广东盐课提举,不受洋商贿赂。陛见后辞官回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9 【介绍】: 明浙江杭州人,字文澜。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礼部尚书。居官勤慎,署内不与外间通尺书。后以忤刘瑾改官。
维基
江澜(1446年—1508年),字文渊,号东川,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民籍。成化七年(1471年)辛卯科浙江乡试第七十名举人,八年(1472年)壬辰科会试副榜,十四年(147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四十三名,二甲第八十四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除编修,修《宪宗实录》。修成,升侍读,充经筵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任应天乡试同考官,充东宫讲官,与修《大明会典》,进侍读学士。明武宗即位,以帝师进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侍读学士。累升吏部右侍郎,历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四年(1508年)二月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昭。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一
琦,字公良,号东畬,海盐人,幼读书山中,一榻十年,灯帐如墨。举正德戊辰进士,授盱眙令。贼刘七、齐彦明等攻城,琦以死守。同邑吴昂录张睢阳诗遗之琦报曰业遣妇子南还以身许盱眙矣贼遂去历升刑礼二曹武庙南巡力谏不报时永嘉方争大礼出疏示琦请署名琦郤之出守临江左调思南拂衣告老筑小楼数椽颜曰东白吟咏自乐与西村辈十老人结耆英社著临江集公良诗选雩史测语行世有六子蔘芹萱葵蘥蓘皆有集陆师道曰先生诗皆深远可喜有味其言姚士磷曰如空阶鹤梦清山深步屐迟笠外满天雪坐久换鸣禽雨湿鹧鸪语诸句真五言长城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进贤人,字东之。嘉靖五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副使、浙江按察使,执法严正。官至河南右布政使,以在浙江拒权相请托,遂为所构,罢归。有《游楚稿》。
维基
江汇(15世纪—16世纪),字东之,号石澜、石南,江西南昌府进贤县中隅乡人。江汇是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次年(1526年)联捷进士,获授兵部主事,改工部主事,九年十一月升工部署员外郎,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十七年正月升湖广按察司副使,二十年以督修明显陵,升浙江参政、按察使,执法公正。有豪民王乾犯下杀人罪,拿出千金贿赂他,他坚拒而处死对方;转官河南右布政使,后因此事被记恨而遭罢官,回乡后家无多馀田产,得时下士子赞誉其清素,侯峒曾称他「共清成仁,斯举贤而理枉,直能生勇,复沮倖而铒强置主。」入祀乡贤祠,有《有游楚稿》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5 【介绍】: 明山东朝城人。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辽东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廉毅有大略,所至清宁,累升宣大总督。
维基
江东(1508年—1565年),字伯阳,号芳溪,山东东昌府濮州朝城县人,民籍。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山东乡试第二十七名举人,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一百七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进士。授户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清江船厂,历刑部员外、郎中,出为河南按察佥事,历升山西左参议、陕西副使、陕西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山西右、左布政使,三十一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兼赞理军务。在任四年,三十三年三月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五月以疾归。三十五年正月起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三十六年三月回兵部管事,六月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山西保定河南等兵,以北楼口游击丘某、升京营参将徐珏、升万全都司夏时为游击,分统其众,往淮扬剿除倭寇,不久江北倭患平定,江东统兵还京。嘉靖三十六年十月,俺答围大同右卫,朝廷诏江东以侍郎暂理总督宣大,急赴蓟镇视事,江东及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勋选集主客兵数万,严部而进救大同右卫,虏寇遂解围退兵。皇帝大喜,下诏命江东驰驿还朝,赐二品大红纱衣一袭。嘉靖三十八年三月廷试,充读卷官。三十九年三月升户部尚书,四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加太子少保。四十年三月以振武营军变为刑科左给事中魏元吉弹劾,五月又以南京池河新营兵变,被令回籍听用。十二月复起为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仍加太子少保如旧。四十一年四月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四十二年十月辛爱把都儿入犯蓟西,大掠顺义、三河等处,分兵围下店,江东自居庸关提兵急救,总兵胡镇分击于孤山,贼气丧宵遁,江东突出战于石匣,斩首七十九级,捷闻,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子生,赐蟒衣玉带。后命兼督蓟辽等六镇巡边,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卒于怀来,赠少保,谥恭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99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长信,号念所。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首发徐爵、冯保等人奸,由此受知于帝。以与首辅申时行相讦,被贬为霍州知州。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以征杨应龙败绩,黜革为民,愤恨而卒。有《瑞阳阿集》。
维基
江东之(1545年—1599年),字长信,号念所,直隶徽州府歙县人。万历丁丑进士,曾任御史,有直声。累官贵州巡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十九名,三甲237名进士,由行人擢山东道御史。万历十年(1582年)十二月,江东之首先揭发冯保、徐爵,又弹劾佥都御史王宗载与于应昌诬陷御史刘台以谄媚张居正,检举边臣周咏等掩盖败绩,直声大震。十二年七月擢光禄寺少卿,十三年六月迁太仆寺少卿。后因上言神宗大峪山寿宫事,被弹劾,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再贬霍州知州,称病辞官。神宗手诏起补邓州,累迁湖广佥事,备兵沅州,二十二年正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六月改任大理寺右寺丞,二十三年二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九月晋左少卿。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二十七年二月被劾致仕免官,因曾派遣指挥杨国柱征讨杨应龙战败,七月给事中张辅之等人弹劾其贪功浪战,毒众生戎,被褫职为民,永不叙用。抵家后愤恨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开化人,字中立,号青来,一号壶公。少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万历三十四年举人。后患足疾,遂杜门著书,吟咏不辍。诗作有凌云之气。有《芙蓉镜》、《孟浪言》、《韵言》、《卮言》等。
《国语辞典》:关岭县(关岭县)  拼音:guān lǐng xiàn
县名。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南,濒盘江东北岸,因东北有关索岭而得名。
《国语辞典》:会昌县(会昌县)  拼音:huì chāng xiàn
县名。位居江西省赣江东源贡水流域。境内农产有稻、大豆、烟草、茶叶、油茶、油桐等,并出产金银花、黄栀子药材。富盐矿资源。
《国语辞典》:八千子弟  拼音:bā qiān zǐ dì
项羽由江东带到北方的子弟兵。《幼学琼林。卷一。武职类》:「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漢語大詞典》: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