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汗下
战汗
香汗
汗牛
浩汗
喘汗
白汗
汗浃
汗血驹
粉汗
惭汗
骇汗
汗雨
珠汗
赤汗
《國語辭典》:汗下  拼音:hàn xià
1.汗液流下或滴下。
2.形容心中惭愧。《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申之在三,赧然汗下。」
《漢語大詞典》:战汗(戰汗)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
《国语辞典》:香汗  拼音:xiāng hàn
多用以形容女子的汗水。如:「香汗淋漓」。《侠义传》第一一○回:「且说蒋平因他姐妹无有坐骑,只得拉著马一同步行。刚走了数里之遥,究竟凤仙柔弱,已然香汗津津,有些娇喘吁吁。」
分类:女子汗水
《漢語大詞典》:汗牛
谓牛运书累得出汗。形容著述或藏书极多。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汗牛试卷浩无涯,剗尽雷同别一家。” 清 赵翼 《香牛皮席》诗:“笑我著书曾未寸,翻教忝窃汗牛名。”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修证之法,一务实践;疏释之书,动輒汗牛。”参见“ 汗牛充栋 ”。
《國語辭典》:汗牛充栋(汗牛充棟)  拼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形容书籍极多。参见「充栋汗牛」条。《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國語辭典》: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势盛大的样子。三国魏。曹丕〈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晋书。卷五六。列传。孙楚》:「遂因山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兹四纪。」
2.形容盛大繁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宋。苏轼〈上韩魏公论场务书〉:「然而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國語辭典》:浩汗(澔汗)  拼音:hào hàn
非常繁盛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磷磷烂烂,采色浩汗。」
《漢語大詞典》:喘汗
喘气流汗。 宋 陆游 《剧暑》诗:“六月暑方剧,喘汗不支持。”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閭巷之人,曩与等夷者,莫不奔走伏謁,喘汗不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女喘汗淫淫,粉黛交下。”
《國語辭典》:白汗  拼音:bái hàn
用力或惊惧时所流的汗。《战国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夏统》:「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握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
《漢語大詞典》:汗浃(汗浹)
见“ 汗流浹背 ”。
《國語辭典》:汗流浃背(汗流浹背)  拼音:hàn liú jiá bèi
汗流很多,湿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劳或非常惭愧、惊恐的样子。《后汉书。卷十。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也作「流汗浃背」、「汗流洽背」。
《漢語大詞典》:汗血驹(汗血駒)
即汗血马。 宋 苏轼 《徐大正闲轩》诗:“君如汗血驹,转盻略 燕 楚 。” 明 徐渭 《六昔》诗:“昔乳煦,汗血驹;不得已,今於菟。”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三:“气若汗血驹,耻蒙駑马名。”参见“ 汗血马 ”。
分類:汗血马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漢語大詞典》:粉汗
指妇女之汗。妇女面多敷粉,故云。 唐 元稹 《生春》诗之二十:“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 宋 苏轼 《四时词》之三:“新愁旧恨眉生緑,粉汗餘香在蘄竹。”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至其后, 芸 犹粉汗盈盈,倚女而出神焉。”
分類:妇女敷粉
《漢語大詞典》:惭汗(慚汗)
亦作“慙汗”。 羞愧得出汗。极言羞愧之甚。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食罢自知无所报,空然慙汗仰皇扃。”《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止因王事鞅掌,未得少酬大恩。有累远临,岂不惭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女乃指 福 唾駡, 福 惭汗无以自容。”
《國語辭典》:骇汗(駭汗)  拼音:hài hàn
因惊骇而出汗。唐。韩愈〈元和圣德〉诗:「末乃取辟,骇汗如写。」
《漢語大詞典》:汗雨
汗流如雨。 宋 陆游 《六月十夜风月佳甚起坐中庭有作》诗:“曼肤汗雨不胜挥,夜景泠然暂解围。”《水浒传》第三九回:“此时正是六月初旬天气,蒸得汗雨淋漓,满身蒸湿。”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城南暑鬱蒸如瓮,汗雨横流湿衣缝。” 贺敬之 《桂林山水歌》:“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 山水--满天下!”
《漢語大詞典》:珠汗
汗珠。 晋 傅玄 《无题》诗:“珠汗洽玉体,呼吸气鬱蒸。” 南朝 梁简文帝 《初秋》诗:“羽翣晨犹动,珠汗昼恒挥。”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分類:汗珠
《漢語大詞典》:赤汗
指赤汗马所流的赤色汗水。《史记·乐书》:“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大宛 马汗血霑濡也。” 唐 杜甫 《玉腕骝》诗:“驂驔飘赤汗,跼蹐顾长楸。”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但见耳批双竹,鬃散五花……响篤篤翠蹄削玉,点滴滴赤汗流珠。”参见“ 赤汗马 ”。
《漢語大詞典》:赤汗马(赤汗馬)
即汗血马。 汉武帝 时伐 大宛 得千里马,其马汗出如血,后因以“赤汗马”泛指名马。 唐 元稹 《西凉伎》诗:“ 大宛 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赤汗马应空 冀 北,白头豕自媿 辽 东。”参阅史记·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