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冒冷汗  拼音:mào lěng hàn
因紧张、害怕或身体不适引起全身冷汗直流的现象。如:「在上台报告前,他总是紧张的直冒冷汗。」
《國語辭典》:赶汗(趕汗)  拼音:gǎn hàn
迫使出汗。如:「他吃下感冒药后便蒙上被子赶汗。」
《漢語大詞典》:佛汗
传说 北魏 洛阳 平等寺 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寺门外有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 孝昌 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溼,时人号曰‘佛汗’。”参见魏书·灵徵志
《漢語大詞典》:古儿汗(古兒汗)
西辽 、 蒙古 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骈字类编》:膏汗
异苑满奋丰肥每至暑夏辄膏汗流溢
《漢語大詞典》:防汗
即障泥。也称弇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之具。东观汉记·桓郁传:“上赐马二匹,并鞍勒防汗。”
《漢語大詞典》:涣汗大号(涣汗大號)
(1).谓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 孔颖达 疏:“人遇险阨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阨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阨者也。” 朱熹 本义:“九五巽体,有号令之象,汗谓如汗之出而不反也。”
(2).谓帝王发布号令。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先帝诛逆表忠,涣汗大号。”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故今欲变法,请皇上统筹全局,商定政体,自百司庶政,用人交外,并草具纲领条目,然后涣汗大号,乃与施行。”
《國語辭典》:挥汗成雨(揮汗成雨)  拼音:huī hàn chéng yǔ
1.形容汗水流下来的很多。如:「燠热的天气里人人挥汗成雨。」也作「挥汗如雨」。
2.挥洒汗水成雨。比喻人数众多。《晏子春秋。内篇。杂问下》:「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孽海花》第一○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捲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
分類:形容人多
《漢語大詞典》:黄汗
中医病名。《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集注引 尤怡 曰:“黄汗,汗出沾衣如柏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
《分类字锦》:黄縠汗衫(黄縠汗衫)
文献通考宋初因旧制赐将相学士禁军大校时服建隆三年乃遍赐百官应给锦袍者汗衫以黄縠
分类:绡縠
《漢語大詞典》:恚汗
谓怨恨惶恐。新唐书·张建封传:“﹝ 希烈 ﹞遣将 杨丰 齎伪赦二,畀 建封 、 少游 。 丰 至, 建封 缚致军中,会中人来,对之斩其首,因送伪书于行在。 少游 闻之,恚汗不自处。”
分類:怨恨惶恐
《漢語大詞典》:黑汁白汗
形容辛劳汗多。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他又想起在 朱 家扛活时,掌柜们在大麦天,看着别人黑汗白汗干活, 王老三 也是摇着扇子站在一边看。”
分類:辛劳
《分类字锦》:洪涛澜汗(洪涛澜汗)
木华 海赋 洪涛澜汗,万里无馀。
分类:
《漢語大詞典》:汗瘢
汗斑,花斑癣。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或褐色圆形的斑,抓后有鳞屑。 沙汀 《减租》:“ 雷么老爷 人很瘦小,八字胡,满脸汗瘢。”
《漢語大詞典》:汗流接踵
见“ 汗流至踵 ”。
《漢語大詞典》:汗流至踵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亦作“ 汗流浹踵 ”、“ 汗流接踵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 阿端 ﹞意计穷蹙,汗流浹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 柳 在櫝中,歷歷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